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一国三公,吾谁适从

一国三公,吾谁适从

比喻事权不统一,令人无所适从。公元前655年,晋献公命令大夫士蒍在蒲、屈两地为他的两个儿子重耳和夷吾筑城。士蒍草草完事,夷吾向晋献公告状。为此,晋献公对士蒍进行批评。士蒍分辩道:“我还未听说家中未死人先哭一通,没有敌情就去筑城的事情。我修筑城池不好是不敬;而修好城池却为将来的敌人提供了保障,则是不忠。《诗经》上说:只有修德才能安定;只有团结群公子,才是可靠的长城。您如修德而又团结群公子,又何必要为他们筑城呢?如果修城,不出三两年,即会因内乱而对之用兵,又何必把城铸得那么牢固呢?”从朝中退出后,士蒍又编了一个顺口溜唱道:“狐皮大衣毛茸茸,一个晋国三个公,唉呀!我到底听谁的令。”

【出典】:

左传·僖公五年》:“初,晋侯使士蒍为二公子筑蒲与屈,不慎,置薪焉。夷吾诉之,公使让之。士蒍稽首而对曰:‘臣闻之,无丧而戚,忧必雠焉。无戎而城,雠必保焉。寇雠之保,又何慎焉。守官废命,不敬。固雠之保,不忠。失忠与敬,何以事君。《诗》云:‘怀德唯宁,宗子惟城。’君其修德而固宗子,何城如之。三年将寻师焉,焉用慎。’退而赋曰:‘狐裘尨茸,一国三公,吾谁适从?’”

【例句】:

唐·刘子玄《论史上萧至忠书》:“十羊九牧,直意难行;一国三公,适从焉在?” 唐·杜甫《草堂》:“义士皆痛愤,纪纲乱相逾;一国实三公,万人欲为鱼。”


猜你喜欢

  • 驯羽

    同“驯雉”。南朝 梁江淹《建平王让右将军荆州刺史表》:“至乃曳组河县,蔑驯羽之化;鸣环京毂,谢批鳞之政。”【词语驯羽】   汉语大词典:驯羽

  • 没下梢与不到头

    宋.郭彖《睽车志》卷四:“逆亮末年,自制尖靴,头极长锐,云便于取镫,而足趾所不及,谓之不到头;又为短鞭,仅存其半,谓之没下梢。其后谕盟犯顺,果为其下所戕,死于江上。”金主完颜亮自制的短鞭叫“没下梢”,

  • 管窥之见

    源见“管窥蠡测”。比喻短浅的见识。常用为谦词。《魏书.王叡传》:“仰恃皇造宿眷之隆,敢陈愚昧管窥之见。”见“管窥蛙见”。《魏书·恩幸传·王叡》:“仰恃皇造宿眷之隆,敢陈愚昧~。”【词语管窥之见】  成

  • 围棋决赌

    同“围棋赌墅”。清归庄《赠唐生迁居》诗:“竹林楼阁谁家墅,可是围棋决赌来?”

  • 廉颇强饭

    源见“廉颇善饭”。表现老当益壮、思建功业。北周庾信《为阎大将军乞致仕表》:“而臣甲子既多,耄年又及……虽复廉颇强饭,马援据鞍,求欲报恩,何能为役?”

  • 数行俱下

    同“五行俱下”。《旧唐书.欧阳询传》:“虽貌甚寝陋,而聪悟绝伦,读书即数行俱下,博览经史,尤精《三史》。”

  • 回文

    同“回文诗”。唐王维《达奚侍郎夫人寇氏挽词》之一:“遗挂空留壁,回文日覆尘。”【词语回文】   汉语大词典:回文

  • 三十六计

    源见“三十六策,走为上策”。极言计策之多。清黄遵宪《悲平壤》诗:“三十六计莫如走,人马奔腾相践蹂。”马南邨《燕山夜话.三十六计》:“古人所谓三十六计,原来并没有详细的内容,只是借太阴六六之数,表示阴谋

  • 戈转日

    同“戈回日”。清方文《即事》诗:“力似鲁阳戈转日,精如邹衍笛生春。”

  • 箕风毕雨

    同“毕雨箕风”。南朝 梁吴均《八公山赋》:“神基巨镇,而卓荦荆 河,箕风毕雨,育岭生峨。”并列 古时认为月亮经过箕星座时风多,经过毕星座时雨多。比喻人的好恶各有不同。后用以颂扬统治者如好风好雨能体察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