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一言九鼎

一言九鼎

九鼎:古代传说夏禹铸九鼎,象征九州,夏、商、周三代时奉为传国之宝。此典指平原君赵胜称赞毛遂回答楚考烈王的一席话,使赵国的威望提高,比九鼎宝器还要尊贵。后以此典比喻能言善辩之士的一席话就能成大事,其作用之大相当于九鼎宝器一样尊贵。平原君赵胜在机智辩才毛遂之帮助下,与楚考烈王签订了赵、楚联盟,楚即将出兵解救赵都邯郸(今河北邯郸)之围,共同抗秦。平原君与楚考烈王订立了合纵南北联盟的盟约回去,回到赵国,说道:“我不敢再观察人才了。我观察人才,多到近一千人,少说也有几百人,自己认为不会漏掉天下一个人才,现在竟把毛先生漏掉了。毛先生这次一到楚国,使得赵国的威望比九鼎、大吕宝器还要受人尊重。毛先生凭着善辩之口才,胜过了百万大军。我再不敢观察人才了。”于是把毛遂当作尊贵的客人。此典又作“重九鼎”。

【出典】:

史记》卷76《平原君虞卿列传》2368页:“平原君已定从(zōng纵,合纵南北联盟盟约)而归,归至于赵。曰:‘胜不敢复相(xiàng向,观察)士。胜相士多者千人,寡者百数,自以为不失天下之士,今乃于毛先生而失之也。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周庙大钟)。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遂以为上客。”

【例句】:

宋·陆游《儒生》:“用可重九鼎,穷宁直一钱。” 清·冯桂芬《致曾侯相书》:“执事一言九鼎,或有以息其议,甚善。” 清·李海观《歧路灯》5回:“二位老师,一言九鼎。” 陈毅《记遗言》:“碧血长江流不尽,一言九鼎重千秋。”


主谓 形容说话很有分量。语本《史记·平原君传》:“平原君曰:‘毛先生(遂)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遂以为上客。”张贤华《欲海沉浮》:“那时,张明名分不大,却拥有实权,可谓~。”△褒义。用于说话的效果方面。→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一言既出,如白染皂 ↔信口开河


【词语一言九鼎】  成语:一言九鼎汉语词典:一言九鼎

猜你喜欢

  • 鸾胶续断弦

    同“鸾胶续弦”。明谢谠《四喜记.梦后伤怀》:“莫迟延,不妨凤阁谐重侣,管取鸾胶续断弦。”

  • 三百

    同“三百篇”。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明诗》:“三百之蔽,义归无邪。”清姚鼐《〈敦拙堂诗集〉序》:“文士得三百之义者,莫如杜子美。”【词语三百】   汉语大词典:三百

  • 望夫石

    《初学记》卷五载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武昌北山有望夫石,状若人立。古传云:昔有贞妇,其夫从役,远赴国难,携弱子饯送北山,立望夫而化为立石,因以为名焉。”此事参见上海古籍出版社《世说新语》下佚文。

  • 桥牛

    传说中虞舜祖父的名字。《史记.五帝本纪》:“虞舜者,名曰重华,重华父曰瞽叟,瞽叟父曰桥牛。”

  • 曾子驾羊

    汉.陆贾《新语.辅政》:“故智者之所短,不如愚者之所长。文公种米,曾子驾羊。”《淮南子.泰族训》:“文公树米,曾子架羊,犹之为知也。”汉.刘向《说苑.杂言》:“太公田不足以偿种,渔不足以偿网,治灭天下

  • 窥管

    同“管窥蠡测”。晋陆云《与陆典书》:“所谓窥管以瞻天,缘木而求鱼也。”《云笈七籤》卷十五:“不惭窥管之微,辄呈酌海之见。”【词语窥管】   汉语大词典:窥管

  • 入室

    源见“入室升堂”。比喻学问或技艺得到师传,造诣精深。唐杜甫《丹青引》:“弟子韩幹早入室,亦能画马穷殊相。”【词语入室】   汉语大词典:入室

  • 冬日

    同“冬爱”。南朝 齐王俭《褚渊碑文》:“君垂冬日之温,臣尽秋霜之戒。”【词语冬日】   汉语大词典:冬日

  • 千孔百疮

    见“百孔千疮”。

  • 百二雄

    源见“百二山河”。形容山关地势险要。清孙致弥《秋感》诗:“辽海关门百二雄,长城万里忆先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