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义形于色

义形于色

指仗义持正的心情流露在脸上。公元前710年,宋国大夫华父督擅自杀死了大夫孔父并夺其妻室,据为己有。宋殇公很生气。华父督便一不作,二不休,又杀死了宋殇公。公羊高在评论华父督先杀孔父而后再杀宋殇公的原因时说,这是因为孔父每天神色严肃,正气凛然地侍国君于朝堂,使得坏人不敢杀死国君,孔父可以称得上是义形于色了。

【出典】:

《春秋公羊传·桓公二年》:“孔父正色而立于朝,则人莫敢过而致难于其君者,孔父可谓义形于色矣。”

【例句】:

汉·班固《汉书·叙传》:“长孺刚直,义形于色,下折淮南,上正元服。” 西晋·陆机《陆士衡集》九《汉高祖功臣颂》:“义形于色,愤发于辞。”


主谓 脸上流露出伸张正义的神色。《公羊传·桓公二年》:“孔父正色而立于朝,则人莫敢过而致难于其君,孔父可谓~矣。”梁启超《痛定罪言》:“一闻国难,~。”△褒义。用于描写伸张正义者的神态。


【词语义形于色】  成语:义形于色汉语词典:义形于色

猜你喜欢

  • 革裹尸

    同“马革裹尸”。元曹文晦《和山居六咏》之五:“有年自许锸随我,万里谁甘革裹尸?”

  • 一蟹不如一蟹

    旧题宋苏轼《艾子杂说》:“艾子行于海上,见一物圆而褊,且多足,问居人曰:‘此何物也?’曰:‘蝤蛑也。’既又见一物,圆褊多足,问居人曰:‘此何物也?’曰:‘螃蟹也。’又于后得一物,状貌皆若前所见而极小,

  • 山吏部

    源见“山公启事”。借称善于甄拔人才之官。唐高適《古乐府飞龙曲留上陈左相》:“公才山吏部,书癖杜荆州。”【词语山吏部】   汉语大词典:山吏部

  • 照国珠

    源见“魏车委照”。喻指治国谋略。明高启《赠杨荥阳》诗:“手持照国珠,胸出补衮线。”

  • 絮酒

    同“絮酒炙鸡”。清赵翼《梦亡内作》诗:“纸钱岂解营环珮,絮酒难偿啖粥糜。”柳亚子《重题秣陵悲秋图》诗:“后死终怜悔已迟,敢持絮酒与君期。”【词语絮酒】   汉语大词典:絮酒

  • 委肉虎蹊

    把肉放在饿虎出没的路上,比喻处境危险,灾祸将至。《战国策.燕策三》:“是以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蹊:路。振:挽救。述补 委,抛弃,蹊,小路。把肉弃置在饿虎出没的路上。比喻处境危险,灾祸即将到来

  • 许史侯盛

    《汉书.王商史丹傅喜传》:“赞曰:‘自宣(帝刘询)、元(帝刘奭shì)、成(帝刘骜áo)、哀(帝刘欣)外戚兴者,许、史、三王、丁、傅之家,皆重侯累将,穷贵极富,见其位矣,未见其人也。’”汉朝自宣帝到哀

  • 记曲珠帘

    源见“记曲娘子”。谓善记乐曲。清汪端《湘烟小录.紫姬哀词》:“画眉菱镜花双笑,记曲珠帘月二分。”

  • 耳闻目染

    同“耳濡目染”。孙犁《〈从维熙小说选〉序》:“老伴是一个文盲,她之所以能‘青年作家’云云,不过是因为与我朝夕相处,耳闻目染的结果。”从维熙《北国草》第一章五:“由于他小时候在巴黎耳闻目染的结果,爱情比

  • 鲤素

    同“鲤书”。南朝 陈王瑳《长相思》诗:“雁封归飞断,鲤素还流绝。”【词语鲤素】   汉语大词典:鲤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