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冬日与夏日

冬日与夏日

左传.文公七年》:“狄(古代对我国北方少数民族的通称)侵我西鄙(我,当指鲁),公(文公)使告于晋。赵宣子(晋赵盾死后谥宣子)使因贾季(晋中军帅)问酆舒(酆舒当是狄相),且让之(责其侵鲁)。酆舒问于贾季曰:‘赵衰、赵盾孰贤?’对曰:‘赵衰,冬日之日也;赵盾,夏日之日也(杜预注:“冬日可爱,夏日可畏。”)。’”

贾季把赵衰的性格比为“冬日”,把赵盾的脾气则比为“夏日”。后因以“冬日”比喻和蔼可亲,仁惠动人;以“夏日”比喻施政苛猛。

文选》南朝.宋.谢(庄)希逸《宋孝武宣贵妃诔》:“踌躇冬爱,怊怅秋晖。”“冬爱”即“冬日可爱”的省称。《文选》卷五十九沈休文(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建麾作牧,明德攸在,乃暴以秋阳,威以夏日。”

《分类尺牍大全》“学界类.因学友来家借陈设品”:“日来火伞御空,挥汗如雨,赵盾可畏极矣。”


猜你喜欢

  • 饥驱叩门

    晋陶潜《乞食》诗:“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后因以“饥驱叩门”谓为饥饿驱使,叩门求食。清钱谦益《吴封君七十序》:“先生晚食当肉,徐步当年,视渊明饥驱叩门,不亦彼困而此亨乎?”

  • 上屏风

    《北史.文苑传序》:“后至(北朝齐后主高纬)虽溺于群小(近小人),然颇好咏诗。幼时尝读诗赋语人,云:‘终有解作此理。’不初,因画屏风勑(同勒,命、使的意思)通。”北朝齐后主高纬,自幼喜爱诗赋。曾叫人把

  • 刎颈之交

    刎颈(wěnjǐng稳景):割脖子。交:交情。此典指廉颇和蔺(Lìn躏)相如成为如割脖子那样生死与共之好友。后以此典比喻生死与共的好朋友。战国时,赵国在赵惠文王执政下,有文臣蔺相如、武将廉颇两位大臣,

  • 藜雚不采

    人们畏惧猛兽,因而不敢上山采撷藜草、蓬藿。比喻国家有忠臣,奸邪也不敢兴风作浪。《汉书.盖宽饶传》:盖宽饶忠直忧国,因言事不当而被文吏诋毁下狱,谏议大夫郑昌上书颂扬宽饶曰:“臣闻山有猛兽,藜藿为之不采;

  • 竹林名士

    同“竹林七贤”。鲁迅《而已集.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的关系》:“魏末,何晏他们以外,又有一个团体兴起,叫做‘竹林名士’,也是七个,所以又称‘竹林七贤’。”【词语竹林名士】  成语:竹林名士汉语大词典:

  • 才与不才间

    源见“木雁”。喻中庸处世以全身远祸。唐白居易《偶作》诗:“木雁一篇须记取,致身才与不才间。”

  • 见兔顾犬

    同“目兔顾犬”。梁启超《我政府之对俄政策》:“夫见兔顾犬,或未为晚,今能议及,岂不犹愈于已。”连动 看到了野兔就回头唤狗围捕。比喻事急当前能及时谋划对策。语本《战国策·楚策四》:“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

  • 八龙

    张璠《汉纪》:“(荀)淑有八子:俭、鲲、靖、焘、汪、爽、肃、敷。淑居西豪里,县令苑康曰:‘昔高阳氏有才子八人’,遂署其里为高阳里。时人号曰八龙。”《后汉书.荀淑传》:“荀淑字季和,颍川颍阴人……”“年

  • 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

    几希:很少。 人和禽兽不同的地方只有一点点。 意谓人与禽兽的差别在于“知义与不知义”。语出《孟子.离娄下》:“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赵岐注:“几希,无几也。知义与不知义之间

  • 听人穿鼻

    听:听凭、任凭。穿鼻:牛鼻子穿上绳子,以便于牵引。比喻一个人没有主见,听凭别人摆布。张弘策,字真简,范阳方城(今河南西南部,唐河上游)人,与梁武帝萧衍年辈相若,幼时一同嬉戏玩耍。后跟随梁武帝建功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