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东方朔《与友人书》:“不可使尘网名缰拘锁,怡然长笑,脱去十洲三岛,相期拾瑶草,吞日月之光华,共轻举耳。”瑶草为仙草,后因以“瑶草”描写仙境。唐刘威《赠道者》诗:“闲寻白鹿眠瑶草,暗摘红桃去洞天。”亦
源见“潘安白发”。借指头发早白。宋吴文英《木兰花慢.重游虎丘》词:“年年,叶外花前,腰艳楚、鬓成潘。”
宋.孔平仲《谈苑》:“王曾(益都人,字孝先,仁宗朝官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沂国公)布衣时,以《梅花诗》献吕蒙正,云:‘而今未问和羹事,且向百花头上开。’蒙正云:‘此生已安排状元、宰相也。’”
同“商瞿庆迟”。唐元稹《酬乐天馀思不尽加为六韵之作》:“商瞿未老犹希冀,莫把籝金便付人。”
源见“莼羹鲈脍”。谓菰鲈味美。形容思乡情殷。唐李频《明州江亭夜别段秀才》诗:“京关虽共语,海峤不同回。莫为莼鲈美,天涯滞尔才。”
源见“夫子墙”。比喻道德学问造诣很高。唐罗隐《投浙东王大夫二十韵》:“自愧三冬学,未窥数仞墙。”
文武:周文王、武王。布:展布,陈列。方策:典籍。 周文王武王的施政主张,都展示在典籍之上。 意谓国家重大政事,都有陈规可循。语出《礼记.中庸》:“哀公问政,子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郑玄注: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孔子有弟子三千人,其中通六艺的有七十二人。后以“三千弟子”为称道弟子众多的典故。唐.杜甫《示宗武》诗:“十五男儿志,三千弟
同“沧海桑田”。唐曹唐《小游仙诗》之八一:“沧海成尘等闲事,且乘龙鹤看花来。”
《周礼.地官.媒氏》:“凡男女之阴讼,听之于胜国之社。”郑玄注:“胜国,亡国也。”按,已亡之国为今国所胜,故称“胜国”。后因以指前朝。元张养浩《济南龙洞山记》:“历下多名山水,龙洞为尤胜……胜国(指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