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大笔如椽

大笔如椽

亦作“如椽大笔”。象椽子一样大的笔。比喻文笔刚健有力,文章气势宏伟。王殉(350-401年),字元琳,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王导之孙。初为桓温掾,晋孝武帝司马曜时为尚书右仆射。时孝武帝颇好典籍,王殉以才学文章见昵于帝。一次他夜里梦见一个人送他一枝如椽子般的大笔。醒来后,他对别人说:“这说明最近应有用大手笔的事。”果然,孝武帝不久病死,哀册谥议一类的文书,都由王殉起草。

【出典】:

晋书》卷65《王殉传》1756页:“殉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既觉,语人云:‘此当有大手笔事。’俄而帝崩,哀册谥议,皆殉所草。”

【例句】:

唐·李商隐《韩碑》:“古者世称大手笔,此事不系于职司。” 宋·杨万里《谢邵德称示淳熙圣孝诗》:“古人浪语笔如椽,何人解把笔题天;昆仑为笔点海水,青天借作一张纸。” 清·钱谦益《致龚芝麓三首》其一:“每有撰述,为之心悸手战,敢借重如椽大笔,略为扫除。”


主谓 比喻文笔雄健有力或文章气势宏大。梁实秋《雅舍小品》:“王珣梦~,果然成大手笔。”※椽,不读作yuán。△褒义。 多用于写作方面。↔雕虫篆刻。也作“笔大如椽”、“如椽健笔”、“如椽大笔”。


【典源】 《太平御览》 卷六○五引《世说》 曰:“王东亭尝梦有人与大笔,其管如椽。既觉,说人云:‘当有大手笔事。’不日,烈宗晏驾,哀策谥议,并王所作也。”《晋书·王珣传》:“珣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既觉,语人云:‘此当有大手笔事。’俄而帝崩,哀册谥议,皆珣所草。” 《新唐书·苏颋传》:“自景龙后,与张说以文章显,称望略等,故时号‘燕许大手笔’。”

【今译】 晋代王珣曾梦见有人给他一只大笔,笔管有屋椽那样粗,醒来以后,对别人说:“将会有大著作事。”不久孝武帝去世,哀策谥议,都是由王珣起草的。又唐代苏颋与张说都以文章著名,两人声望相当。苏颋封许国公,张说封燕国公,人称“燕许大手笔”。

【释义】 后以此典称誉人文才宏富优美; 也用以指大著作、大作家。

【典形】 笔如椽、椽笔、大笔、大手笔、如椽笔、如椽大笔、燕许、笔若明堂椽、笔如修椽、如椽健笔。

【示例】

〔笔如椽〕 宋·黄庭坚《再用前韵咏子舟》:“非公笔如椽,孰能为之大。”

〔椽笔〕 宋·张元干《次韵元功才友道中见贶》:“客里题诗相慰藉,羡君椽笔盖螭头。”

〔大笔〕 宋·苏轼《次韵钱穆父》:“大笔推君西汉手,一言置我二刘问。”

〔大手笔〕 唐·李商隐《韩碑》:“古者世称大手笔,此事不系于职司。”

〔如椽笔〕 宋·辛弃疾《满江红·送李正之》:“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

〔如椽大笔〕 清·钱谦益《吴门送福清公还闽》之四:“如椽大笔盈怀袖,莫忘东山父老忧。”

〔燕许〕 金·元好问《杨之美尚书挽章》:“千古孙刘有余责,一时燕许更谁同。”


【词语大笔如椽】  成语:大笔如椽汉语词典:大笔如椽

猜你喜欢

  • 咏大刀

    同“唱刀环”。宋范成大《甲午岁朝寓桂林》:“将军老矣鸣孤剑,客子归哉咏大刀。”

  • 捕影捞风

    见“捕风捉影”。清·方成培《雷峰塔·虎阜》:“官司缉匪,火急敢逗留? ~何处有?”【词语捕影捞风】  成语:捕影捞风汉语大词典:捕影捞风

  • 尝勾践胆

    同“尝胆”。宋汪藻《己酉乱后寄常州使君侄》诗之二:“方尝勾践胆,已补女娲天。”

  •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庄子.山木》:“庄周游乎雕陵之樊,睹一异鹊……蹇裳躩步,执弹而留之。睹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螂执翳而搏之,见得而忘其形;异鹊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真。”汉刘向《说苑.正谏》:“园中有树,其上有蝉,

  • 悬刺

    同“悬梁刺股”。唐顾云《上池州庾员外启》:“批经阅史,无怠于光阴;雪牖营窗,每加于悬刺。”

  • 金城千里

    源见“金城汤池”。指有万里长城为屏障而极其险固可靠的辽阔疆土。汉贾谊《过秦论上》:“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唐王勃《上刘右相书》:“虽复舳舻沸海,旌旗触天,铁山四面,

  • 投车辖

    同“投辖”。唐权德舆《过张监阁老宅对酒奉酬见赠》诗:“不用投车辖,甘从倒载还。”

  • 小姑无郎

    《神弦歌.青溪小姑曲》:“开门白水,侧近桥梁;小姑所居,独处无郎。”(据《乐府诗集》卷四十七引)古乐府歌曲有一首《青溪小姑曲》是咏唱青溪女神的,其中有“小姑无郎”的句子。后用为咏未婚嫁女子之典。唐.李

  • 长庆诗筒

    源见“诗筒”。因诗筒初为白居易与元稹长庆年间传递诗作而制。元 白二人的诗集《元氏长庆集》、《白氏长庆集》皆有“长庆”二字,故称“长庆诗筒”。清周之琦《满江红》词:“长庆诗筒馀昨梦,永和禊饮成陈迹。”

  • 功成骨枯

    唐曹松《己亥岁》诗之一:“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后以“功成骨枯”指为了一己之利,让许多人付出牺牲。《中国近代思想史参考资料简编.告非难民生主义者》:“而今又孳孳然以奖励资本家为务,至不惜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