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天衣无缝

天衣无缝

太平御览》卷六九〇引《神异经》:“西荒有一人不读五经而意合,不观天文而心通,不诵礼律而精当,天赐其衣,男朱衣缟带委儿冠,女碧衣戴金胜,皆无缝。”

关于“天衣无缝”,前蜀.牛峤《灵怪录》记载为另一故事,多书引为出典,然非典源。《神异经》旧题为汉.东方朔撰,经考证,实为东汉人所作(见《四库提要辨证》第一一二八页)。上面引文中“天赐其衣”与“皆无缝”,恰合“天衣无缝”。后因用为赞美事物或诗文作品浑然天成,无雕琢痕迹之典。

宋.周密《浩然斋雅谈》:“对偶之佳者如‘数点雨声风约住,一枝花影月移来’……数联皆天衣无缝,妙合自然。”

前蜀.牛峤《灵怪录.郭翰》:“郭翰暑月卧庭中,仰视空中,有人冉冉而下,曰:‘吾织女也。’徐视其衣,并无缝。翰问之,谓曰:‘天衣本无针线为也。’”


主谓 神话传说,仙女穿的天衣没有缝。现用以比喻事物周密完美,无隙可寻。也用以称诗文浑成自然,没有斧凿痕迹。语本前蜀·牛峤《灵怪录·郭翰》:“徐视其(织女)衣并无缝,翰问之,曰:‘天衣本非针线为也。’”邹韬奋《经历》:“要使人物与故事~的配合,这要靠作家对于所有材料剪裁与日出更要以生平所有的经验以烘托后事的事实。”△常用于喻具体事物、诗文等细致周密,没有一点破绽。→无懈可击 十全十美 完美无缺 ↔漏洞百出 破绽百出。也作“无缝无衣”。


解释上天神仙所穿的衣服没有衣缝。后用来比喻诗文自然浑成,或事物周密完美,无人为造作的痕迹。

出处五代前蜀·牛峤《灵怪录·郭翰》:“稍闻香气渐浓,翰甚怪之,仰视空中,见有人冉冉而下,直至翰前,乃一少女……徐视其衣并无缝。翰问之,曰:‘天衣本非针线为也。’”

郭翰是太原人,从小恬淡高贵,仪容不凡,口才出众,善于书法,尤其擅长草书、隶书。他从小就成了孤儿,一个人住。

有一年夏天的晚上,他趁着月光睡在院子里乘凉,不时感到清风吹拂,并且闻见有香气袭来,越来越浓。郭翰觉得这非常奇怪,抬头一看空中,有人慢慢地飘落下来,径直走到他面前。他定睛一看,竟然是个妙龄少女,长得姿态丰美,光彩照人。她穿着薄薄的黑纱衣,披着白色的纱肩,头戴像翠鸟尾上长羽一样的花冠,脚穿饰有多种美玉纹彩的鞋子,侍奉她的两个丫鬟也都容貌不凡,令人心神动荡。

郭翰赶紧端正衣帽,下床拜见,说:“没想到您大驾光临,希望多多指教。”这位少女说:“我是天上的织女,一直没有合适的对象,难遇美好的时光,所以愁思满怀。天帝恩赐我游览人间,我仰慕您高洁的品格,希望和您结为夫妇。”

此后一年间,织女几乎每天都来陪伴。有一天,郭翰在品尝织女从天上带来的美食时,发现织女的衣服上并没有一点衣缝。郭翰问她,织女说:“天衣本身就不是用针线做的。”一年后,天帝命织女返回,织女最终和郭翰依依惜别,终生不复再见。

近义完美无缺

反义漏洞百出

例句

王睿知擅长写小说,再长的故事情节也能编得天衣无缝。


【词语天衣无缝】  成语:天衣无缝汉语词典:天衣无缝

猜你喜欢

  • 桑里

    源见“桑梓”。故乡,同乡。《儒林外史》十五回:“憨仙道:‘先生,你是处州,我是台州,相近,原要算桑里。’”【词语桑里】   汉语大词典:桑里

  • 怀璧

    《左传.桓公十年》:“初,虞叔有玉,虞公求旃,弗献,既而悔之。曰:‘周谚有之:“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吾焉用此,其以贾害也?’乃献之。”虞公向虞叔索求璧玉,虞叔起初不愿给他,后从周谚得到启发,觉得留着

  • 蜀帝魂

    源见“望帝啼鹃”。指杜鹃鸟。唐李群玉《乌夜啼》诗:“既非蜀帝魂,恐是恒山禽。”

  • 交同

    指相互交友而又志向相同。《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下》:“曾子曰:‘天下有道,则君子欣然以交同;天下无道,则衡言不革。’”

  • 颂春椒

    源见“椒花颂”。谓歌颂新年升平景象。唐崔日用《奉和人日重宴大明宫恩赐彩缕人胜应制》:“金屋瑶筐开宝胜,花笺彩笔颂春椒。”

  • 一斑

    同“豹一斑”。宋苏轼《景仁赐酒烛诗夏次韵谢之》:“万事方今咨伯使,一斑我亦愧真长。”明王世贞《艺苑卮言》卷四:“韩退之于诗本无所解,宋人呼为大家,直是势利他语。子厚于风雅骚赋似得一斑。”【词语一斑】 

  • 桃花流水窅然去

    窅( ㄧㄠˇ yǎo )然:深远的样子。窅,一作“杳”。 桃花随着流水流向远方。 形容自然景物的宁静优美。语出唐.李白《山中问答》:“问余何事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

  • 闻雷箸失

    源见“失箸”。谓借他事掩饰其受惊失措真相。吕志伊《读史感赋》诗:“闻雷箸失刘玄德,避地榻穿管幼安。”

  • 冠豸

    同“冠獬豸”。唐许棠《旅次滑台投献陆御史》诗:“霜台倚冠豸,赖许往来频。”【词语冠豸】   汉语大词典:冠豸

  • 不知何许人也

    何许:何处。 不知道是哪里人。 常用以称述来历不明的人。语出《文选.张衡〈思玄赋〉》“尉庞眉而郎潜兮”李善注引《汉武故事》:“颜驷不知何许人,汉文帝时为郎。”晋.陶潜《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