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见“杞人忧天”。喻指不必要的顾虑。王鼎《赠人菊》诗之一:“未易识荆缘尚浅,徒劳忧杞恨难言。”【词语忧杞】 汉语大词典:忧杞
《晋书.乐广传》:“广善清言而不长于笔,将让尹,请潘岳为表。岳曰:‘当得君意。’广乃作二百句语,述己之志。岳因取次比,便成名笔。时人咸云:‘若广不假岳之笔,岳不取广之旨,无以成斯美也。’”后因以“乐舌
《后汉书.蔡邕传》:“于是下(蔡)邕、(蔡)质于洛阳狱,劾以仇怨奉公,议害大臣,大不敬,弃市。事奏,中常侍吕强愍邕无罪,请之,帝亦更思其章,有诏减死一等,与家属髡钳徙朔方,不得以赦令除。”东汉名士蔡邕
同“燕巢于幕”。《文选.丘迟〈与陈伯之书〉》:“〔北虏〕方当系颈蛮邸,悬首藁街,而将军鱼游于沸鼎之中,燕巢于飞幕之上,不亦惑乎?”吕延济注:“言魏朝夕将破,而将军居之,亦同鱼燕之危。”见“燕巢于幕”。
同“象寄译鞮”。梁启超《〈适可斋记言行〉序》:“所见所闻,其象鞮之流,往往学此为衣食记,无通识,无远志。”【词语象鞮】 汉语大词典:象鞮
《书.舜典》:“帝乃殂落,百姓如丧考妣。三载,四海遏密八音。”谓尧死,天下举哀,停止作乐。后以“八音遏密”指国君或国家元首去世。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一:“明年冬,鼎湖弓剑竟弃臣民,八音遏密矣。”柳亚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公子重耳〕及楚,楚子飨之,曰:‘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穀?’对曰:‘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其波及晋国者,君之馀也;其何以报君?’”后因以
唐代白居易《长恨歌》:“排云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上天入地,寻遍了所有的地方,都找不到。“碧落”,一般用作天上的代称。道教所说的东方第一天始青天,有碧霞遍满,故
《周礼.地官.廪人》:“凡万民之食食者,人四鬴(同“釜”),上也;人三鬴,中也。”郑玄注:“此皆谓一月食也。六斗四升曰鬴。”《庄子.寓言》:“曾子再仕而心再化,曰:‘吾及亲仕,三釜而心乐,后仕,三千钟
源见“鲲鹏展翅”。指气象壮美非凡。宋韩元吉《江神子.金山会饮》词:“鹏翼倚天鳌背稳,惊浪起,雪成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