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学富五车

学富五车

源见“五车书”。形容学问渊博。《醒世恒言》卷三二:“兼之学富五车,才倾八斗,同辈之中,推为才子。”


主谓 形容书读得多,学问渊博。语本《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梁实秋《散文·雅舍小品》:“演讲其实也是吃开口饭的行当中的一种,即使是~,事前总要准备。”△褒义。多用于赞颂博学。→才高八斗 满腹经纶 博学多才 ↔不学无术 胸无点墨 不识一丁 不通文墨学疏才浅


【典源】《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今译】惠施为战国时思想家,名家代表人物之一。他博学广闻,其著书多达五车。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人知识渊博;也形容著述或藏书宏富。

【典形】 惠车、惠施书、惠施五车、书文五车、书五车、五车、五车富、五车经典、五车书、图书五车、五车载书、五车书史、读五车、倾五车、五车读。

【示例】

〔惠车〕 唐·陆龟蒙《江南秋怀寄华阳山人》:“才当曹斗怯,书比惠车盈。”

〔惠施书〕 清·王恪《送杨文叔北上》:“作客仍依王俭幕,故交好借惠施书。”

〔惠施五车〕 宋·乐雷发 《乌乌歌》:“莫读书! 莫读书! 惠施五车今何如?”

〔书文五车〕 金·元好问《送郝讲师住崇福宫》:“书文五车喙三尺,剧谈混沌今犹神。”

〔书五车〕 宋·苏轼《送乔施州》:“恨无负郭田二顷,空有载行书五车。”

〔五车〕 唐·王维《裴仆射济州遗爱碑》:“六义之制,文在于斯; 五车之事,学半于我。”

〔五车富〕 唐·骆宾王《在江南赠宋五之问》:“犹轻五车富,未重一囊贫。”

〔五车经典〕 元·董君瑞《哨遍·硬谒》:“五车经典,七步文章,到处难兴贩,半纸虚名薄宦。”

〔五车书〕 唐·杜甫《题柏学士茅屋》:“富贵必从勤苦待,男儿须读五车书。”


【词语学富五车】  成语:学富五车汉语词典:学富五车

猜你喜欢

  • 哭阮途

    同“哭穷途”。唐罗邺《闻友人入越幕因以诗赠》:“正哭阮途归来得,更闻江笔赴嘉招。”

  • 良知

    239 ① 天生成有特殊智慧的人。参见“良能”条。【词语良知】   汉语大词典:良知

  • 不以人废言

    《论语.卫灵公》:“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孔子说,深明大义行为端正的人,不因为有的人能言善辩,话讲得好,就认为他有才能而去举用他;也不因为有的人品行不好而对他讲的有道理的话也

  • 三薰三沐

    参见:三衅三沐①见“三衅三浴”。宋·陆游《与李运使启》:“一琴一龟,预想铃斋之净;~,尚陪药市之游。”②并列 比喻栽培、提携。清·黄宗羲《与李郡侯书》:“收回成命,使羲得修身俟死,此即老公祖之~也。”

  • 题剑

    《东观汉纪》卷二《章帝纪》:“章帝赐尚书剑各一,手署姓名,韩棱楚龙泉,郅寿蜀汉文,陈宠济南锻成。一室纳两刃,其余皆平剑。宠敦朴,有善于内,不见于外,故得锻成剑。皆因名而表意。”《后汉书.韩棱传》:“(

  • 衔环背鞍

    源见“黄雀报”、“垂缰之恩”。谓感恩图报。《水浒传》十二回:“杨志若得寸进,当效衔环背鞍之报。”

  • 词成马犹倚

    源见“倚马才”。形容文思敏捷。宋李清照《上枢密韩公》诗:“露布词成马犹倚,崤函关出鸡未鸣。”

  • 才贯二酉

    源见“二酉”。形容富于才学。《镜花缘》十六回:“大贤世居大邦,见多识广,而且荣列胶庠,自然才贯二酉,学富五车。”主谓 贯,贯通。二酉,大酉山和小酉山,在今湖南沅陵县,传说两山山洞中藏书很多。才能可以通

  • 周王梦

    《礼记.文王世子》:“文王谓武王曰:‘女何梦矣?’武王对曰:‘梦帝与我九龄。’文王曰:‘女以为何也?’武王曰:‘西方有九国焉,君王其终抚诸。’文王曰:‘非也。古者谓年龄,齿亦龄也。我百,尔九十,吾与尔

  • 橘隐

    源见“橘中戏”。泛指隐士。宋李处全《朝中措.夜坐有感》词:“商山橘隐,须弥芥纳,容与湖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