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斩蛟破璧

斩蛟破璧

张华博物志》卷八:“澹台子羽赍千金之璧渡河。河伯欲之,阳侯波起,两鲛夹船。子羽左操璧,右操剑,击鲛,皆死。既渡,三投璧于河伯,河伯三跃而归之,子羽毁璧而去。”鲛,通“蛟”。后因以“斩蛟破璧”形容气概豪迈。唐李商隐《偶成转韵七十二句赠四同舍》诗:“斩蛟破璧不无意,平生自许非匆匆。”


【典源】 晋·张华《博物志》卷七:“澹 (tan) 台子羽渡河,赍千金之璧于河。河伯欲之,至阳侯波起,两蛟挟船。子羽左掺 (shan) 璧,右操剑,击蛟,皆死。既渡,三投璧于河,河伯跃而归之,子羽毁而去。”《太平御览》卷九三○引《博物志》,后作“河伯三跃而归之,子羽毁璧而去。”

【今译】 春秋时澹台灭明字子羽,为孔子弟子。传说他曾携带千金之璧乘船渡河,河伯想夺他的玉璧,派阳侯兴起大风浪,两条蛟龙夹持船边。子羽左手握璧,右手持剑刺蛟,全都杀死。渡过河后,子羽将玉璧投入河中,河伯又将璧送回,投了三次,河伯送回三次,子羽将玉璧砸毁而去。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人不惧强暴,勇敢无畏。

【典形】 拔剑斩蛟、让璧、水神夺、澹台璧、与蛟龙争、与阳侯争、斩蛟破璧、让双璧。

【示例】

〔拔剑斩蛟〕 宋·苏轼《再过泗上》之二:“不用然犀照幽怪,要须拔剑斩长蛟。”

〔让璧〕 南朝梁·戴暠《月重轮行》:“浮川疑让璧,入户类烧银。”

〔水神夺〕 宋·欧阳修《答谢景山遗骨瓦砚歌》:“舟行屡备水神夺,往往冥晦遭风涛。”

〔澹台璧〕 南朝梁·何逊《和刘咨议守风》:“本惭佽飞剑,宁慕澹台璧。”

〔与蛟龙争〕 唐·杜甫《桃竹杖引赠章留后》:“路幽必为鬼神夺,拔剑或与蛟龙争。”

〔与阳侯争〕 清·黄景仁《得蒋良卿书》:“拔剑宁与阳侯争,肯及牖鬼谈生平?”

〔斩蛟破璧〕 唐·李商隐《偶成转韵》:“斩蛟破璧不无意,平生自许非匆匆。”


猜你喜欢

  • 细柳威

    源见“细柳营”。借指严整的军威。唐李乂《奉和幸望春宫送朔方军大总管张仁亶》:“上宰调梅寄,元戎细柳威。”

  • 摘月边枝

    源见“蟾宫折桂”。喻科举登第。宋周紫芝《木兰花.长安狭邪中有高自标置者客非新科不得其门》词:“檀郎未摘月边枝,枉是不教花爱惜。”

  • 曲笔

    169 ① 下笔时有所讳言或护短,与据事直书的直笔相对而言。《后汉书.威洪传》:“南史不曲笔以求存。”【词语曲笔】   汉语大词典:曲笔

  • 少见多怪

    汉牟融《理惑论》:“谚云:‘少所见,多所怪,睹馲驼,言马肿背。’”后以“少见多怪”谓见闻少,遇不常见的事物以为怪。清魏源《圣武记》卷七:“彼鄂尔泰者,不陈明其所以然,而徒予世人以少见多怪也。”并列 见

  • 尾闾

    见“浘涧”条【词语尾闾】   汉语大词典:尾闾

  • 羹舍肉

    《左传.隐公元年》:“颍考叔为颍谷封人(注:封人,官名,春秋时为镇守封疆之官),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春秋时,郑庄公因母

  • 幕府红莲

    同“幕府莲花”。元 萨都剌《送刘照磨之桂林》诗:“一官未厌马蹄遥,要使南荒识凤毛。幕府红莲开白昼,辕门碧草映青袍。”【典源】《南齐书·庾杲之传》:“ (庾呆之) 出为王俭卫军长史,时人呼俭府为入芙蓉池

  • 公安体

    亦称“公安派”,明末的文学流派。以袁宏道(1568-1610年)与其兄袁宗道(1560-1600年)、弟袁中道(1570-1623年)为首。因三袁是公安(今湖北)人而得名。他们反对前后七子的拟古风气,

  • 卫青开幕

    《汉书.李广传》:“莫府省文书”。晋.晋灼注:“或曰,卫青征匈奴,绝大莫,大克获,帝就拜大将军于幕中府,故曰莫府。莫府之名始于此也。”唐.颜师古注:“莫府者,以军幕为义,古字通单用耳。军旅无常居止,故

  • 入吾彀中

    源见“英雄入彀”。比喻在我掌握之中。清 百一居士《壶天录》卷中:“为人妾者,无不以正位为荣,而为嫡子所抑者,不知凡几。兹乃投其所好,荣以正位,亦安有不入吾彀中哉!”述补 彀中,弓弩射程之内。进入我的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