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梁狱上书

梁狱上书

此典指邹阳在梁孝王的监狱里上书申辩冤屈。后以此典比喻含冤入狱;或比喻不甘屈辱,上书辩白。邹阳,齐(郡治今山东东部)人。西汉文学家。初从吴王刘濞,有《上吴王书》,劝刘濞不要起兵叛汉,刘濞不听。邹阳后去为梁孝王之门客,被谗下狱,有《狱中上梁王书》,申诉冤屈。释放后,为梁孝王上客。所作散文,有战国游士纵横善辩之风。邹阳是齐国人,客游梁国(都雎阳,今河南商丘县)。和原吴国(都广陵,今江苏扬州市)人庄忌、淮阴(今江苏淮阴市)人枚乘等人结为朋友。上书言事,来往于羊胜、公孙诡之间,同为梁孝王门客。羊胜等人嫉妒邹阳,在梁孝王面前说邹阳坏话。梁孝王发怒,把邹阳交付法官,准备杀他。邹阳来梁国客游,却因谗言受到逮捕,恐怕一死还得担负罪名,就在监狱中写信给梁孝王。这封信呈上梁孝王,梁孝王派人释放邹阳出狱,邹阳后来成为梁孝王的上等宾客。此典又作“囚梁”、“狱中书”、“上书梁狱”、“邹阳狱”。

【出典】:

史记》卷83《鲁仲连邹阳列传》2469、2478页:“邹阳者,齐人也。游于梁(汉初封国。在今河南、安徽两省交界地区),与故吴(汉初封国。在今江苏、浙江、安徽等省一带)人庄忌夫子、淮阴枚生(名乘,字叔,辞赋家)之徒交。上书而介于羊胜、公孙诡(二人为梁孝王门客)之间。胜等嫉邹阳,恶之梁孝王(刘武,汉文帝之子,汉景帝之弟。爱好文学,封于梁)。孝王怒,下之吏,将欲杀之。邹阳客游,以谗见禽,恐死而负累,乃从狱中上书。”“书奏梁孝王,孝王使人出之,卒为上客。”

【例句】:

唐·杜甫《寄李十二白》:“楚筵辞醴日,梁狱上书辰。” 杜甫《秦州见敕目薛三琚授司议郎》:“还蜀只无补,囚梁亦固扁。” 唐·崔国辅《送韩十四被鲁王推递》:“梁王虽好士,不察狱中书。” 清·吴兆骞《感怀诗呈家大人》:“授简圜扇思夏胜,上书梁狱泣邹阳。” 清·王摅《周参军挽歌》:“可怜未请终军缨,翻教早系邹阳狱。”


【典源】 《史记·邹阳列传》:“邹阳者,齐人也。游于梁,与故吴人庄忌夫子、淮阴枚生之徒交。上书而介于羊胜、公孙诡之间。胜等嫉邹阳,恶之梁孝王。孝王怒,下之吏,将欲杀之。邹阳客游,以谗见禽,恐死而负累,乃从狱中上书曰: ……。书奏梁孝王,孝王使人出之,卒为上客。”《汉书·邹阳传》亦载。

【今译】 汉代邹阳在梁诸侯国为汉文帝之子梁孝王的宾客,与吴人庄忌、淮阴枚乘等文学之士交往。上书言事,来往于羊胜、公孙诡之间,羊胜等嫉妒邹阳,向梁孝王讲他的坏话。孝王发怒,派官吏将他捉起来,想杀掉他。邹阳客居在梁,因受诋毁而被捕,恐怕死后也不明其冤,就从狱中上书辩冤。梁孝王见到他的上书后,马上把他释放,待为上宾。

【释义】 后以此典指含冤入狱; 或指从狱中上书。

【典形】 梁狱上书、囚梁、上书梁狱、狱中书、邹阳狱、梁狱书、无书求出狱、邹阳入狱。

【示例】

〔梁狱上书〕 唐·杜甫《寄李十二白》:“楚筵辞醴日,梁狱上书辰。”

〔囚梁〕 唐·杜甫《秦州见敕目薛三琚授司议郎》:“还蜀只无补,囚梁亦固扃。”

〔上书梁狱〕 清·吴兆骞《感怀诗呈家大人》:“授简圜扇思夏胜,上书梁狱泣邹阳。”

〔狱中书〕 唐·崔国辅《送韩十四被鲁王推递》:“梁王虽好士,不察狱中书。”

〔邹阳狱〕 清·王摅 《周参军挽歌》:“可怜未请终军缨,翻教早系邹阳狱。”


猜你喜欢

  • 壁上观

    西汉.司马迁撰《史记.项羽本纪》:“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壁,此指壁垒,营垒),莫敢纵兵(纵兵,发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

  • 启期三乐

    同“荣公三乐”。清袁枚《程南耕八十岁索诗》之二:“岂独添筹兼问讯,启期三乐更何如?”

  • 河出图,洛出书

    《易.系辞上》:“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疏”:“河龙图发,洛龟书感,河图有九篇,洛书有六篇。”《尚书.顾命》“天球,河图”汉.孔安国传:“伏羲氏王天下,龙马出河,遂则其文,以画八卦,谓之河图。

  • 班草

    同“班荆”。《后汉书.陈留老父传》:“桓帝世,党锢事起,守外黄令陈留张升去官归乡里,道逢友人,共班草而言。”宋周邦彦《夜飞鹊.别情》词:“但徘徊班草,欷歔酹酒,极望天西。”【词语班草】   汉语大词典

  • 赤雀衔书

    《尚书.中候》曰:“季秋,赤雀衔丹书,入酆,止于昌户。昌拜稽首,受最曰:‘姬昌苍帝子。’”(据《艺文类聚》卷十引)《瑞应图》曰:“赤雀者,王者动作应天时,则衔书来。”(据《艺文类聚》卷九十九引)古人认

  • 夜雨铃

    源见“夜霖铃”。表现凄凉怀念之情。清纳兰性德《南乡子》词:“卿自早醒侬自梦,更更,泣尽风檐夜雨铃。”

  • 王录事

    《晋书.陶潜传》载:陶潜解印去县,赋《归去来》。刺史王弘甚敬仰之,亲自造访,潜称疾不见。弘候知潜当往庐山,乃遣其故人庞通之等携酒,先于半道邀之。潜欣然引酌。弘乃出与相见,遂欢宴终日。王弘曾拜刺史,录尚

  • 殷鉴不远

    《诗经.大雅.荡》:“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殷,指殷商;夏后,指夏桀,夏桀荒淫暴虐,为商汤所灭。这句话的意思是:可以做为殷商的借鉴并不远,被商灭亡的夏朝的沉痛教训,便是一面镜子。这也就是说,殷商的后

  • 景升豚犬

    《三国志.吴主传》“曹公攻濡须,权与相距月余。曹公望权军,叹其齐肃,乃退”裴松之注引《吴历》曰:“公见舟船器仗军物整肃,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景升,刘表字。当东汉末群雄并

  • 小受大走

    “小杖则受,大杖则走”之省。谓轻打就忍受过去,重打就逃走。旧时认为这是子女受到父母惩罚时应有的孝顺态度。《孔子家语.六本》:“小棰则待过,大杖则逃走。”宋.陆九渊《经德堂记》:“舜小杖则受,大杖则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