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氾论训》:“臾儿易牙,淄 渑之水合者,尝一哈水而甘苦知矣。”后以“辨水”称扬人的味觉特别灵敏。宋秦观《次韵谢李安上惠茶》:“著书懒复追鸿渐,辨水时能效易牙。”【词语辨水】 汉语大词典:辨
源见“众口铄金”。比喻毁谤太多,使人无以自存。明归有光《上王都御史书》:“今仕涂颠陨于铄金毁骨之日。”并列 语本《史记·张仪列传》:“众口铄金,积毁销骨。”意谓毁谤甚多,让人难以生存。明·归有光《上王
天地闭塞昏暗,贤人隐退匿迹。 形容乱世社会黑暗。语出《易.坤.文言》:“天地变化,草木蕃;天地闭,贤人隐。”宋.欧阳修《五代史.一行传.序》:“呜呼!五代之乱极矣,传所谓天地闭,贤人隐之时欤!”
《庄子.让王》:“尧以天下让许由,许由不受。又让于子州支父,子州支父对曰:‘以我为天子犹之可也。虽然,我适有幽忧之病,方且治之,未暇治天下也。’”后因以“子州称疾”谓不慕权势。三国 魏嵇康《太师箴》:
始终:本指产生和死亡,这里是偏义复词,专指死亡。 死亡是万物的最终归宿。语出晋.陆机‘《吊魏武帝文》:“夫始终者,万物之大归;生死者,生命之区域。”唐.骆宾王《伤祝阿王明府并序》:“然而始终者,万物
源见“门可罗雀”。形容家门冷落。清吴绮《醉太平.放歌》词:“翟家雀罗,张家凤窠,生平得失如何?”
同“头风愈”。唐韩愈《送灵师》诗:“维舟事干谒,披读头风痊。”
《晋书.天文志上》:“天地隆高相从,日去地恒八万里。”相传古时从天上到地下的距离约八万里。宋.陆游《贫甚作短歌排闷》诗:“地上去天八万里,空自呼天天岂知!”
源见“白云心”。指山中隐居。唐白居易《咏史》:“可怜黄 绮入商洛,闲卧白云歌《紫芝》。”明徐渭《赠余君》诗:“三年卧白云,一醉抚流水。”
文才武功样样具备。形容才能杰出而全面。出自五代时人和凝的事迹。和凝(896-955年)字成绩,汶阳须昌(今山东东平西北)人。十七岁举明经,十九岁登进士第,后为后梁滑州节度使贺瑰幕僚。贺瑰与后唐庄宗李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