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载,战国时,秦昭王倚仗强大的国势,向赵强索传国之宝“和氏璧”。赵臣蔺相如带璧入秦,当廷力争,使得以完璧归赵。公元前二七九年,蔺相如随赵惠文王赴渑池与秦王相会。会上,秦王强使赵王
《庄子.逍遥游》:“今子有大树,虑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成玄英疏:“无何有,言无有也。莫,无也。谓宽旷无人之处,不问何物,悉皆无有,故曰无何有之乡也。”后多用以指空洞虚幻的境界。宋
源见“秦穆杀三良”。泛指哀悼良臣之死的诗文。清黄遵宪《三哀诗.吴季清明府》:“只有《黄鸟》歌,哀吟代呜咽!”
宋.朱熹《六先生画象赞.濂溪先生》:“风月无边,庭草交翠。”“风月无边”,原是称美风景之美,后用着比喻人品、文章影响深广的典故。亦作“无边风月”。元.白挺《西湖赋》:“无边风月,见天地心以志之。”主谓
《后汉书》卷一《光武帝纪赞》:“炎正中微,大盗移国。”唐.李贤注:“大盗,谓王莽篡位也。《庄子》曰:‘田成子一日杀齐君而盗其国。’”大盗指王莽。后遂用为叛逆篡位之典。唐.张九龄《奉和圣制幸晋阳宫》诗:
《汉书.陆贾传》:“有五男,乃出所使越橐中装,卖千金,分其子,子二百金。……曰:‘与女约,过女,女给人马酒食,极欲十日而更,……数击鲜,毋久溷女为也。”鲜,谓新杀之肉,可泛指美食。汉陆贾使越时,接受礼
歃(shà煞)血:古代宣誓结盟之一种仪式,参与订立盟约的人要用手指蘸血,涂在口旁,表示信守,称为“歃血”。此典指毛遂说服楚考烈王,与平原君赵胜等歃血宣誓订立合纵南北联盟抗秦的盟约。后以此典比喻订立盟约
同“下泽车”。宋陆游《览镜有感》诗:“绯衫荫子逾初望,下泽还乡负圣时。”【词语下泽】 汉语大词典:下泽
脸上神色变化不定,无法自主,形容惊慌失措、紧张恐惧的情态。典出汉代刘向《新序.杂事五》。详见“叶公好龙”条。主谓 脸上的神色失去了控制。指因为恐惧而神色不定。语本《淮南子·精神训》:“禹南省方,济乎江
源见“沈约瘦”。形容身体日益消瘦。清蒲松龄《为毕振叔和韩履生启》:“若小儿贫如南阮,聊晒犊裩;瘦似清郎,频移革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