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形容为达到某种目的而蛮不讲理地加人罪名。公元前651年,晋献公死。受晋献公之托,大臣荀息拥立骊姬之子奚齐为君。这时,以里克、丕郑为首的忠于太子申生、公子重耳、公子夷吾的一班大臣派人刺杀奚齐于停丧处所。而后,荀息又拥立奚齐的弟弟卓子为君。不久,又被里克派人杀之于朝,荀息也被迫自杀。在秦、齐诸大国的支持下,夷吾归国为君,是为晋惠公。他即位后,为了巩固自己地位,就于公元前650年下令里克自杀。他说,没有你,我就当不了国君。然而,几个月来,你先后杀死了两个国君和一个大臣,现在我当你的国君,不是很困难的吗?里克这时已看透了晋惠公的真实面目。回答说,如果我不杀死那两个国君,哪里轮到你坐这个位子。你现在想处死我,给我强加一些罪名,那是很容易的。随即自杀了。

【出典】:

左传·僖公十年》:“夏四月,周公忌父、王子党会齐隰朋立晋侯。晋侯杀里克以说将杀里克,公使谓之曰:‘微子,则不及此。虽然,子杀二君与一大夫,为子君者,不亦难乎?’对曰:‘不有废也,君何以兴?欲加之罪,其无辞乎?臣闻命矣。’伏剑而死。”

【例句】:

宋·刘克庄《与郑丞相书》:“凡人之身,岂能无过;苟欲加罪,何患无辞!” 清·归庄《感事寄二受翁二首》之二:“欲加之罪岂无辞,惟德成邻乃见疑。”


其他 《左传·僖公十年》载:晋献公死后,晋大夫里克先后杀公子奚齐和公子卓,以及大夫荀息。新君晋惠公即位后杀里克。将杀里克时,惠公派使臣对他说:“微子则不及此。虽然,子弑二君,与一大夫,为子君者不亦难乎?”对曰:“不有废也,君何以兴? 欲加之罪,其无辞乎? 臣闻命矣。”伏剑而死。后用“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指随心所欲地诬陷别人。姚雪垠《李自成》2卷27章:“‘可是,老徐,李自成没有什么罪名,咱们收拾了他,对别人怎么说呀?’‘~!’”△贬义。用于指罗织罪名,诬陷无辜者。→故入人罪 罗钳吉网 莫须有 ↔罪有应得 不打自招。也作“欲加之罪,何患无词”。也省作“欲加之罪”。


【词语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成语: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汉语词典: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猜你喜欢

  • 人穷到子桑

    源见“子桑寒饥”。形容生活贫寒窘困。清黄景仁《久雨寄示顾文子》诗:“只疑天意骄河伯,可念人穷到子桑。”

  • 盖高

    《诗.小雅.正月》:“谓天盖高,不敢不局。”后因用“盖高”指天。古以天比帝王,因以为帝王的代称。宋欧阳修《乞罢政事第一表》:“敢黩盖高之听,沥陈至悃之诚。”【词语盖高】   汉语大词典:盖高

  • 掷果潘安

    源见“潘安貌”。比喻钟情的美男子。元王实甫《西厢记》三本二折:“看你个离魂倩女,怎发付掷果潘安?”述宾 比喻俊美男子,或女子对美男子的爱慕之情。语本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潘岳妙有姿容,好

  • 孙枝

    梧桐树上侧生的新枝。晋代嵇康《琴赋》:“乃斫孙枝,准量所任,至人摅思,制为雅琴。”摅思:发挥其思索。【词语孙枝】   汉语大词典:孙枝

  • 车马如龙

    同“车水马龙”。唐王勃《还冀州别洛下知己序》:“风烟匝地,车马如龙。”主谓 车马极多,形容繁华热闹。蒋光慈《鸭绿江上·兄弟夜话》:“这里有的是光滑平坦的马路……这里有的是~,士女如云。”△描写热闹。→

  • 负壶灌区

    卫国的五大夫背负水壶浇灌韭菜地,全用人力,不用机械,表现了反朴归真,毫无机巧之心的道家思想。汉代刘向《说苑.反质》:“卫有五大夫俱负缶而入井,灌韭,终日一区。邓析过,下车为教之曰:‘为机重其后,轻其前

  • 韩寿香

    源见“贾女香”。指异香或男女定情之物。唐 史凤《传香枕》诗:“韩寿香从何处传,枕边芳馥恋婵娟。”元王实甫《西厢记》一本二折:“张郎倘得相亲傍,乍相逢厌见何郎粉,看邂逅偷将韩寿香。”【词语韩寿香】   

  • 灵均泽畔

    源见“泽畔吟”。指屈原被流放后在江畔行吟。灵均,屈原字。宋欧阳修《啼鸟》诗:“可笑灵均 楚泽畔,离骚憔悴愁独醒。”

  • 乘槎客

    源见“乘槎”。指游仙或出使远行之人。宋程珌《满江红.龚抚干示闰中秋》词:“更明年、重约再来时,乘槎客。”

  • 三黜柳士师

    源见“柳惠三黜”。指为官直道而屡受挫折的人。唐刘禹锡《再授连州至衡阳酬柳柳州赠别》诗:“重临事异黄丞相,三黜名惭柳士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