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歃血为盟

歃血为盟

歃(shà煞)血:古代宣誓结盟之一种仪式,参与订立盟约的人要用手指蘸血,涂在口旁,表示信守,称为“歃血”。此典指毛遂说服楚考烈王,与平原君赵胜等歃血宣誓订立合纵南北联盟抗秦的盟约。后以此典比喻订立盟约极其庄严,双方信守不渝。平原君赵胜带着毛遂等二十位门客来到楚国。平原君赵胜向楚考烈王说明合纵南北联合抗秦之好处。但楚考烈王害怕秦国的势力强大,不敢与秦国对抗。因此,他们从早上一直谈到中午,仍然没有使楚考烈王答应出兵救赵和联合抗秦。赵胜的门客都推毛遂上去,毛遂左手提剑,石手握住剑把,一脚一级台阶快步走上去,对平原君说:“合纵是利是害,两句话便可以决定。今天从太阳出来时候谈起合纵到太阳当顶还没有决定,这是为什么呢?”楚考烈王问平原君赵胜说:“这位客人是干什么的?”赵胜说:“是我的家臣。”楚考烈王吆喝说:“为什么不退下去!我是和你的主人谈话,你上来干什么!”毛遂握住剑把走上前说:“大王之所以吆喝我,是依仗楚国人多。现在我与大王相距在十步之内,大王就不能依仗楚国人多了,大王生命操在我手里。我的主人就在面前,吆喝什么?而且我听说商汤凭着纵横七十里土地统治天下,周文王凭着纵横一百里土地使诸侯臣服,难道是由于他们的士兵众多吗?实在是由于他们能够掌握当时形势而发扬威力。现在楚国土地纵横五千里,武装的士兵上百万,这正是称王称霸的资本。凭着楚国强大,天下不能抵挡。白起,只是个小毛头罢了,率领几万士卒,出兵来与楚国交战,一战就夺下了鄢(yān烟,今湖北宜城县)、郢(yǐng影,今湖北江陵县西北),再战就烧了夷陵(今湖北宜昌市东南),三战就侮辱了大王的祖先。这是楚国百代的仇怨,也是赵国感到羞耻之事,可是大王不觉得羞愧。合纵南北联盟这件事,是为了楚国,而不是为了赵国。我的主人就在面前,吆喝干什么呢?”楚考烈王说:“是,是,真象先生所说的,我愿倾全国力量来订立合纵南北联盟的盟约。”毛遂对楚考烈王的侍从人员说:“拿鸡、狗、马的血来。”毛遂捧着铜盘,跪着把它呈献给楚王说:“大王当即歃血定下合纵南北联盟的盟约,其次是我的主人歃血,再次是我歃血。”于是在殿堂上缔结了合纵南北联盟的盟约。此典又作“歃血”、“歃血而盟”。

【出典】:

史记》卷76《平原君虞卿列传》2367、2368页:“毛遂按剑历阶而上,谓平原君曰:‘从之利害,两言而决耳。今日出而言从,日中不决,何也?’楚王谓平原君曰:‘客何为者也?’平原君曰:‘是胜之舍人也。’楚王叱曰:‘胡不下,吾乃与而(ěr尔,你)君言,汝何为者也!’毛遂按剑而前曰:‘王之所以叱遂者,以楚国之众也。今十步之内,王不得恃楚国之众也,王之命县(xuán玄,通“悬”)于遂手。吾君在前,叱者何也?且遂闻汤(商族领袖,灭夏,建商)以七十里之地王天下,文王(周文王姬昌,商末周族领袖)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岂其士卒众多哉,诚能据其势而奋其威。今楚地方五千里,持戟(拿武器之人)百万,此霸、王之资也。以楚之强,天下弗能当。白起(秦国名将),小竖子耳,率数万之众,兴师以与楚战,一战而举鄢、郢,再战而烧夷陵,三战而辱王之先人。此百世之怨而赵之所羞,而王弗知恶(wù悟,羞耻)焉。合从者为楚,非为赵也。吾君在前,叱者何也?’楚王曰:‘唯唯。诚若先生之言,谨奉社稷而以从。’毛遂曰:‘从定乎?’楚王曰:‘定矣。’毛遂谓楚王之左右曰:‘取鸡、狗、马之血(古代歃血定盟所用牲血因等级而不同:帝王用牛、马,诸侯用狗、猪,大夫以下用鸡。这里总称需用之牲血)来。’毛遂奉(通“捧”)铜槃(通“盘”)而跪进之楚王曰:‘王当歃血而定从,次者吾君,次者遂。’遂定从于殿上。”

【例句】:

汉·刘安等《淮南子·齐俗训》:“故胡人弹骨,越人契(刻)臂,中国歃血也。所由各异,其于信一也。” 唐·苏安恒《请则天皇后复位于皇子》:“歃血为盟,指天为誓,非李氏不王,非功臣不封。” 后晋·刘朐等撰《旧唐书·李道彦传》:“诸将与之歃血为盟,赤辞信之。”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110回:“宰白马歃血为盟,宣言司马师大逆不道。” 郭沫若《屈原》第二幕:“说不定国王还要歃血为盟呢,珠槃玉敦的准备也是不可少的。”


连动 歃血,古代订盟形式,以手蘸牲血涂于嘴边,一说口含牲血。以牲畜血涂嘴边,表示立盟约的诚意。语本《谷梁传·庄公二十七年》:“未尝有歃血之盟也。”《三国演义》69回:“五人对天说誓,~。”△古代政治斗争的策略和手段运用。→歃血为誓 山盟海誓 沥血以誓 ↔背信弃义。也作“歃血而盟”、“歃血结盟”。


【词语歃血为盟】  成语:歃血为盟汉语词典:歃血为盟

猜你喜欢

  • 空谷足音

    《庄子.徐无鬼》:“夫逃虚空者……闻人足音跫然而喜矣。”成玄英疏:“忽闻他人行声,犹自欣悦。”后因以“空谷足音”比喻极难得的音信或言论。明宋濂《送戴原礼还浦阳序》:“后世官寖失职,故于其术每择之不精,

  • 何相万钱

    同“何曾食万钱”。清蒲松龄《青鱼行》:“何相万钱买食具,尤自云无下箸处。”

  • 葵丘之会

    《左传.僖公九年》:“秋,齐侯盟诸侯于葵丘,曰:‘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春秋时鲁僖公九年,齐桓公在葵丘与诸侯为盟,谁推为盟主。后因用为诸侯会盟之典。宋.李清照《上枢密韩公、工部尚书

  • 田方简傲

    源见“贫贱骄人”。谓蔑视富贵。唐李瀚《蒙求》:“陈逵豪爽,田方简傲。”

  • 卓家垆

    同“卓女垆”。唐张祜《送蜀客》诗:“莫恋卓家垆,相如已屑屑。”

  • 一笑病去

    《庄子.达生》:“桓公田於泽,管仲御,见鬼焉。……公反,诶诒为病,数日不出。齐士有皇子告敖者曰:‘公则自伤,鬼恶能伤公!……委蛇,其大如毂,其长如辕,紫衣而朱冠。其为物也,恶闻雷车之声,则捧其首而立。

  • 醒醉皆狂

    同“醒亦能狂”。清张问陶《三鼓扣茶山门乞酒对饮达旦》诗:“即看一世真游戏,醒醉皆狂两次公。”

  • 绣肠

    同“绣腑”。清余怀《板桥杂记.雅游》:“纨袴少年,绣肠才子,无不魂迷色阵,气尽雌风矣。”【词语绣肠】   汉语大词典:绣肠

  • 扣寂

    晋陆机《文赋》:“课虚无以责有,扣寂寞而求音。”谓构思而发为文辞的思维活动。后因用“扣寂”指作文赋诗。唐杜甫《舟中苦热遣怀奉呈阳中丞通简台省诸公》诗:“扣寂豁烦襟,皇天照嗟叹。”杨伦笺注:“扣寂,谓赋

  • 匪石之心

    《诗经.邶风.柏舟》:“我心匪石,不可转也。”孔颖达疏:“石虽坚,尚可转;我心坚,不可转也。”石头虽然坚硬,犹可翻转,我的心与石头不同,不能转动。后以匪石之心喻指意志极为坚定,不可动摇,不像石头那样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