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渡淮橘成枳

渡淮橘成枳

同“橘化为枳”。清查慎行《秋感》诗:“渡淮橘成枳,一变性终失。”


【典源】《晏子春秋·内篇杂下》:“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说苑·奉使》、《韩诗外传》卷十亦载,文有不同。

【今译】春秋时,齐国相国晏子 (名婴) 出使楚国,楚王君臣设计羞辱晏子。在酒宴上,楚吏故意捆缚一人来见楚王,楚王也故意问:“捆的是什么人?”楚吏回答:“是个齐国人,因偷盗犯罪。”楚王问晏子:“齐国人本来就爱盗窃吗?”晏子离开席位答道:“我听说过,橘生淮南则是橘,生在淮北则成枳 (叶似橘而果小,味酸苦),原因何在? 在于水土不同。如今百姓生活在齐国不为盗,一到楚国便成贼,是不是楚国的水土使人善盗呀?”楚王听了只得苦笑,说自己是自讨没趣。

【释义】 后以此典指环境等外部条件可以改变人的情性。

【典形】 渡淮橘成枳、渡江之橘、化枳、徙橘、易变南地橘。

【示例】

〔渡淮橘成枳〕 清·查慎行《秋感》:“渡淮橘成枳,一变性终失。”

〔渡江之橘〕 唐·元稹《驯犀》:“渡江之橘逾汶貉,反时易性安能长?”

〔化枳〕 清·唐孙华《酪茗》:“久客惯北餐,如橘渐化枳。”

〔徙橘〕 唐·骆宾王《晚泊江镇》:“转蓬惊别绪,徙橘怆离忧。”


猜你喜欢

  • 野王筝

    《晋书.桓伊传》:“(伊)乃放笛云:‘臣于筝分乃不及笛,然自足以韵合歌管,请以筝歌,并请一吹笛人。’帝善其调达,乃敕御妓奏笛。伊又云:‘御府人于臣必自不合,臣有一奴,善相便串。’帝弥赏其放率,乃许召之

  • 牛渔

    同“屠钓”。唐柳宗元《天对》:“牙伏牛渔,积内以外萌;歧目厥心,瞭眡显光。”

  • 莲花幕

    同“莲幕”。唐罗隐《冬暮城西晚眺》诗:“谬忝莲花幕,虚沾柏署官。”清余怀《板桥杂记.丽品》:“余生万历末年……入范大司马莲花幕中。”【词语莲花幕】   汉语大词典:莲花幕

  • 曹家碑背

    源见“绝妙好辞”。形容诗文高妙。唐白居易《代谢好妓答崔员外》诗:“别后曹家碑背上,思量好字断君肠。”

  • 死有余辜

    谓罪大恶极,一死尚不足以抵罪。《汉书.路温舒传》:“盖奏当之成,虽咎繇听之,犹以为死有余辜。”咎(一读 ㄐㄧㄡˋ jiù 救,一读 ㄍㄠ gāo 高,此处读 ㄍㄠ gāo 高)繇( ㄧㄠˊ

  • 绣衣玉斧

    同“绣衣持斧”。元 萨都剌《上内台治书阿鲁图立先茔石》诗:“獬豸峨冠侍紫皇,绣衣玉斧破炎荒。”

  • 饭煤

    源见“拾尘”。指贤士的行为反遭人误会或猜疑。唐李德裕《积薪赋》:“悲颜子之饭煤,感莱芜之生尘。”【词语饭煤】   汉语大词典:饭煤

  • 孟公好客

    同“孟公投辖”。宋韩元吉《满江红.自鹿田山桥小集潜岳寺坐中酬陈子象词》词:“丞相车茵端未惜,孟公好客聊无客。算明年、谿路海棠开,还相忆。”

  • 一言可以兴邦

    一句话就可以使国家兴盛。 强调在关键时刻某种关键语言所起的巨大作用。语出《论语.子路》:“定公问: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唐.骆宾王《钓矶应诘文》:“况疗饥者,半菽可以充腹;为政者,一言可以兴邦。”

  • 膏唇拭舌

    以油涂唇,以巾擦舌。这是将唇舌比作刀剑,形容争着要讲攻击人的话。《后汉书.宦者.吕强传》:“群邪项领,膏唇拭舌,竞欲咀嚼造作飞条。”飞条:无根据的罪状。连动 以油膏抹嘴,用布巾拭舌。形容极力使用动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