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终军请缨

终军请缨

汉书.终军传》:“南越与汉和亲,乃遣军使南越,说其王,欲令入朝,比内诸侯。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军遂往说越王。越王听许,请举国内属。”后因以“终军请缨”为自告奋勇请战克敌之典。唐杜牧《东兵长句十韵》:“雄如马武皆弹剑,少似终军亦请缨。”陈深《送耕存大参使日本》诗:“陆贾初驰诏,终军已请缨。”


【典源】《汉书·终军传》:“南越与汉和亲,乃遣 (终) 军使南越,说其王,欲令入朝,比内诸侯。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军遂往说越王,越王听许,请举国内属。天子大说 (悦)。”

【今译】 汉时南越王与汉和亲交好,汉帝派终军出使南越,想说服南越王,使他入京都朝见,与内地诸侯相同。终军自己请求:“希望能赐给我长带子,一定能将南越王缚来带到宫门下。”于是终军前往劝说南越王,南越王听从,请全国归附。汉帝十分满意。

【释义】 后以此典表示立志报国,请命出征或出使。

【典形】 长绳缚、长缨、长缨系越、请长缨、请缨、请缨系粤、系虏、系南越、执长缨、终军请缨、终童志、长缨系单于、请缨北阙、请缨手、请缨日、持长缨、挥长缨、终军愤,问长缨、吊终军、长缨请、南越书生。

【示例】

〔长绳缚〕 明·沈周《从军行》:“左贤早待长绳缚,莫遣论功白发生。”

〔长缨〕 宋·陆游《秋雨叹》:“遗民久愤污左衽,孱虏何足须长缨。”

〔长缨系越〕 元·白朴《西江月·李元让赴广东帅幕》:“长缨系越在须臾,看扫蛮烟瘴雨。”

〔请长缨〕 唐·祖咏《望蓟门》:“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请缨〕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 有怀投笔,爱宗悫之长风。”

〔请缨系粤〕 宋·刘克庄《泌园春·答九华叶贤良》:“依稀记,曾请缨系粤,草檄征辽。”

〔系南越〕 唐·魏征《出关》:“请缨系南越,凭轼下东藩。”

〔执长缨〕 唐·柳宗元《唐饶歌鼓吹曲》:“臣靖执长缨,智勇伏囚拘。”

〔终军请缨〕 唐·杜牧《东兵长句》:“雄如马武皆弹剑,少似终军亦请缨。”

〔终童志〕 清·佟世临《戊寅秋拜先王文墓下》:“请缨慷慨终童志,赋鵩沉沦贾傅年。”


猜你喜欢

  • 鹊噪狱楼

    鹊噪:鹊鸣。旧时以鹊鸣为报喜之讯。唐代黎景逸受诬入狱,遇鹊鸣而受赦的故事。唐代张鷟《朝野佥载》卷四:“贞观末,南康黎景逸居于空青山,有鹊巢其侧,每饭食以喂之。后邻近失布者,诬景逸盗之,系南康狱月余,劾

  • 长铗无鱼

    同“长铗怨”。顾余《皋言以五十述怀见示即以奉酬》诗之四:“短衣射虎君何壮,长铗无鱼我尚淹。”

  • 化碧苌弘

    源见“苌弘化碧”。借指忠臣烈士。柳亚子《追怀亡友赵伯先先烈》诗之一:“化碧苌弘原抱恨,渡河宗泽漫相猜。”【词语化碧苌弘】  成语:化碧苌弘

  • 楚醴筵

    源见“楚筵辞醴”。谓受到礼遇。元王逢《赠别浙省黑黑左丞国宝自常州移镇徽州三十韵》:“迹扫齐门瑟,身亲楚醴筵。”

  • 豆萁相煎

    源见“七步成诗”。比喻兄弟或内部相残。林基路《囚徒歌》:“豆萁相煎,便宜了民族仇敌。”见“豆萁燃豆”。【词语豆萁相煎】  成语:豆萁相煎汉语大词典:豆萁相煎

  • 鼎鼐调和

    源见“盐梅和鼎”。比喻处理国政。元郑光祖《老君堂》二折:“鼎鼐调和理庶民,安邦定国立功勋。”见“调和鼎鼐”。【词语鼎鼐调和】  成语:鼎鼐调和汉语大词典:鼎鼐调和

  • 粉饰

    397 ① 打扮;装饰。《韩诗外传》卷五:“善粉饰人者,故人乐之。”褚少孙《史记.滑稽列传》附录:“巫行视人家女好者,云:‘是当为河伯妇。’……共粉饰之,如嫁女床席。”引申为褒奖之意。《三国志.吴志

  • 集蓼

    《诗.周颂.小毖》:“未堪家多难,予又集于蓼。”毛传:“我又集于蓼,言辛苦也。”郑玄笺:“集,会也。”后以“集蓼”谓遭遇苦难。清陈梦雷《〈闲止书堂集钞〉序》:“惴惴渊冰,旦夕集蓼……胥今古才人不幸之遭

  • 垂帘听政

    垂帘:落下帘幕。听政:亲听、主持政事。也引伸为幕后操纵政事。御座后垂下帘幕内听取、主持政事。慈禧皇太后(1835-1908年),姓叶赫那拉氏,满洲镶蓝旗人,是安徽徽宁池广太道道台官员惠徵的女儿。咸丰元

  • 枣大如瓜

    《史记.封禅书》:“少君言上曰:‘……臣尝游海上,见安期生,安期生食巨枣,大如瓜。安期生仙者,通蓬莱中,合则见人,不合则隐。’”后因以“枣大如瓜”指奇特的仙果或令人欣羡的事物,多用于描写神仙生活。唐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