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耳提面命

耳提面命

形容教诲殷勤恳切。西周末年卫武公作一诗,批评周厉王兼以自警。诗中说,唉呀那个浑小子,不知六来不知四。小时怀里抱着他,大了又教给他许多事。不但当面教育他,还提着耳朵要他记。要说他还没知识,可他如今也有了儿子,人呀就是怕混横,哪懂早动手来成功迟?

【出典】:

诗经·大雅·抑》:“于乎小子,未知臧否。匪手携之,言示之事,匪面命之,言提其耳。借曰未知,亦既抱子。民之靡盈,谁夙知而莫成。”

【例句】:

清·李渔《曲话·结构》:“尝怪天地之间,有一种文字,即有一种文字之法脉准绳,载之于书者,不异耳提面命。” 明·朱之瑜《答奥村庸礼书十二首》之九:“至于师之训诲,独患弟子无承之地,不必患其师之隐也……前札谓耳提面命,不遗底蕴,贤弟其亦知不佞之所至耶?”


并列 提着受教人的耳朵叮嘱,当面给予教导。形容教诲恳切殷勤。语本《诗经·大雅·抑》:“匪面命之,言提其耳。”朱苏进、胡建新《康熙帝国》:“这个济世,不惧皇威,不计宠辱,~,严格施教。”△褒义。多用于教育方面。→千叮万嘱 口传心授 谆谆教诲 谆谆告诫 ↔不教而诛。也作“耳提面训”、“面命耳提”。


解释提:贴着。面命:面对面教诲、训示。本指不仅当面告诫,而且贴着耳朵叮嘱,希望对方能记住教诲而不忘记。后用以表示教诲殷切,要求严格。

出处《诗·大雅·抑》:“匪面命之,言提其耳。”

诗经》中《大雅》共三十一篇,都属西周作品,反映了周王朝的重大史实和政治变化。《抑是周厉王时代的作品,写一位大臣不满朝政的混乱,写诗自警并劝谏周王要勤修德政,谨言慎行,不能沉湎酒色,自以为是全诗较长,共有十二段,一百一十四句。其中一段写道:哎呀你这年轻人!好事坏事分不清。不但用手搀扶你,还用言语讲道理不但当面教育你,还贴着耳朵叮嘱你。说你年轻无知识,孩子已经抱在怀。做人应当不自满,怎会早有智慧而晚年成器。

近义谆谆教导

反义放任自流

例句

张老师时常对学生耳提面命,告诫他们要用功读书,争取最好的成绩。


【词语耳提面命】  成语:耳提面命汉语词典:耳提面命

猜你喜欢

  • 范黍

    源见“范张鸡黍”。对黍米饭的美称。唐白居易《咏家酝十韵》:“酿糯岂劳炊范黍,撇篘何假漉陶巾。

  • 丈夫女

    喻指有英武气概的女子。汉代赵哗《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伍)子胥行,反顾,女子已自投于濑水矣。于乎!贞明执操,其丈夫女哉!”【词语丈夫女】   汉语大词典:丈夫女

  • 衣裁綀布

    《晋书.王导传》:“时帑藏空竭,库中惟有綀数千端,鬻之不售。导患之,乃与朝贤俱制綀布单衣,于是士人翕然竞服之,練遂踊贵。”綀,音shū,用粗丝织成的布。晋.王导用库中积压之綀制衣,众士效仿,綀遂踊贵,

  • 百二秦关

    形容秦国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田肯向汉高祖刘邦献策说:“秦国,是地势优越险固之国家,凭借着黄河、高山的险要,易守难攻,与其他国家势如悬隔千里,同是一百万军队,在秦国就相当二百万军队使用。”后以此典指函谷

  • 秣马利兵

    喂饱战马,磨快兵器。谓做好作战准备。《左传.成公十六年》:“搜乘补卒,秣马利兵,修陈固列,蓐食申祷,明日复战。”亦作“秣马厉兵”。《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咸平三年》:“然后深沟高垒,秣马厉兵,为战守之备。

  • 所其无逸

    所:处在……地位。逸:安逸。 表示在位君子不应贪图安逸。语出《书.无逸》:“周公曰:‘呜呼,君子所其无逸。’”宋.李攸《宋朝事实》卷五:“政和四年十一月十四日南郊赦文:‘朕祇承骏命,纂绍丕图,每念王

  • 采葑采菲

    《诗.邶风.谷风》:“采葑采菲,无以下体。”毛传:“下体,根茎也。”郑玄笺:“此二菜(指葑与菲)者,蔓青与葍之类也,皆上下可食,然而其根有美时,有恶(味苦)时,采之者,不可以根恶时并弃其菜。”后以“采

  • 敝帚

    源见“敝帚千金”。喻指无用之物。元 刘壎《隐居通议.杂录》:“辞味体要,真材不足以胜;?闻雷同,反得以敝帚幸出。”亦指像对破扫把一样,不予重视。《明史.孟养浩传》:“陛下不惟不听,且从而罚之,是坐忍元

  • 痴虎头

    源见“长康三绝”。泛指有痴气或不合流俗之人。宋苏轼《次韵米芾二王书跋尾》之一:“巧偷豪夺古来有,一笑谁似痴虎头?”

  • 西向笑

    同“西笑”。唐骆宾王《同崔驸马晓初登楼思京》诗:“唯馀西向笑,暂拟当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