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蕉鹿梦

蕉鹿梦

列子.周穆王》:“郑人有薪于野者,遇骇鹿,御(迎)而击之,毙之。恐人见之也,遽而藏诸隍(无水池壕),覆之以蕉(同樵,柴薪),不胜其喜。俄而遗(忘)其所藏之处,遂以为梦焉,顺涂(途)而咏其事。傍人有闻者,用其言而取之。……薪者之归,不厌(通懕>,安也,甘心)失鹿。其夜真梦藏之之处,又梦得之之主。爽旦,案所梦而寻得之。遂讼而争之,归之士师(法官)。士师曰:‘若初真得鹿,妄谓之梦;真梦得鹿,妄谓之实。彼真取若鹿,而与若争鹿。室人又谓梦仞(或本作认)人鹿,无人得鹿。今据有此鹿,请二分之。’”

薪者得鹿,神识不审,以为是梦;旁闻而取鹿者,只顾得鹿,亦不究毕竟是谁为梦;而薪者又从梦求索其鹿;二者遂争讼于官。当时官中既无判明虚实梦觉的“圣人”,便只得依士师之判,平分了事。其实,士师之判亦无根据,其虚妄更甚于争鹿者。这个故事所宣扬的是道家消极的避世虚无主义思想,认为世间万事,亦如得鹿失鹿,都虚幻如梦。后因用为比喻世事虚幻的典故。

宋.陆游《长安道》诗:“士师分鹿真是梦,塞翁失马犹为福。”《聊斋志异.梓潼令》:“蕉鹿当年笑郑人,迷离惝恍竟非真;梓潼再任先几兆,梦到雷同梦更神。”


【典源】《列子·周穆王》:“郑人有薪于野者,遇骇鹿,御而击之,毙之。恐人见之也,遽而藏诸隍中,覆之以蕉(qiao),不胜其喜。俄而遗其所藏之处,遂以为梦焉。顺涂而咏其事,傍人有闻者,用其言而取之。既归,告其室人曰:‘向薪者梦得鹿而不知其处,吾今得之,彼直真梦矣。’室人曰:’若将是梦见薪者之得鹿邪?’讵有薪者邪? 今真得鹿,是若之梦真邪?’夫曰:‘吾据得鹿,何用知彼梦我梦邪? 薪者之归,不厌失鹿。其夜真梦藏之之处,又梦得之之主。爽旦,案所梦而寻得之。遂讼而争之,归之士师。士师曰:‘若初真得鹿,妄谓之梦; 真梦得鹿,妄谓之实。彼真取若鹿,而与若争鹿。室人又谓梦仞(一作认) 人鹿,无人得鹿。今据有此鹿,请二分之。’以闻郑君。郑君曰:‘嘻! 士师将复梦分人鹿乎?’访之国相,国相曰:‘梦与不梦,臣所不能辨也。欲辨觉梦,唯黄帝孔丘。今亡黄帝孔丘,孰辨之哉? 且恂士师之言可也。’”

【今译】郑国有个人在野外打柴,遇见鹿奔逃,即将它打死。恐怕别人看见,就将死鹿藏在坑里,上面盖上柴草,心中高兴异常。可不久又忘了所藏之处,以为自己不过是做梦而已。沿路他将这事告诉别人,有人听了,根据他的话将鹿取出。这人回家,将此事告诉妻子,说:“那个打柴人梦见得鹿而不记藏处,我现在得到了,他真是在做梦了。”妻子说:“你是不是梦见打柴人得鹿?真有这个打柴人吗?今天你真得到鹿,是你的梦成真了吗?”这人说:“我反正得到了鹿,何必管是他作梦我作梦呢?”打柴人回去,仍念念不忘所失的鹿,夜里真的梦见藏鹿之处,又梦见得鹿的人,第二天早晨,他根据所梦找到得鹿的人,两人争执起来,于是去找法官(士师)诉理。法官认为梦的真伪难辨,将鹿给二人平分。郑国国君闻知此事,问国相,国相也认为梦是无法辨清的,按士师的办法也就算了。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世间事物真伪杂陈,迷离难辨,得失无常。

【典形】 藏蕉梦、得鹿、覆蕉、覆蕉鹿讼、鹿覆蕉、鹿蕉讼、鹿梦、梦鹿、梦中蕉鹿、蕉鹿、蕉鹿梦、蕉梦、蕉阴覆鹿、蕉中得鹿、蕉中梦、士师分鹿、寻蕉覆鹿、蕉中鹿、梦中得鹿、惊心蕉鹿、梦里士师、梦中案鹿、分鹿覆蕉、蕉隍讼、蕉边梦、蕉中覆、梦询蕉鹿、分鹿梦。

【示例】

〔藏蕉梦〕 清·黄遵宪《到家》:“少眠易醒藏蕉梦,多难仍逢剪韭时。”

〔得鹿〕 宋 · 苏轼 《谢苏自之惠酒》:“不如同异两俱冥,得鹿亡羊等嬉戏。”

〔覆蕉〕 宋·张孝祥《中书舍人直学士院谢表》:“寻覆蕉之梦,惊曩事之皆非; 追视草之游,惧此生之终弃。”

〔覆蕉鹿讼〕 清·钱谦益《次韵答士龙》之一:“覆蕉鹿讼无荣辱,芥羽鸡场有是非。”

〔鹿覆蕉〕 宋·苏轼《次韵刘贡父所和》之一:“梦觉真同鹿覆蕉,相君脱屣自参寥。”

〔鹿蕉讼〕 明·汤显祖《怀遂昌辜明府》:“虎槛豁已除,鹿蕉讼希有。”

〔梦鹿〕 宋·黄庭坚《次韵吉老》:“梦鹿分真鹿,无鸡应木鸡。”

〔梦中蕉鹿〕 清·黄景仁《沁园春·王述庵先生斋头》:“叹名场已醒,梦中蕉鹿,酒徒难觅,市上荆高。”

〔蕉鹿〕 清·丘逢甲 《菊枕诗》 之一:“荣祜谢槐蚁,得失泯蕉鹿。”

〔蕉鹿梦〕 宋·辛弃疾《水调歌头·呈南涧》:“笑年来,蕉鹿梦,画蛇杯。”

〔蕉梦〕 宋·张炎《甘州·赋众芳所在》:“向一丘一壑,留恋年光。又何心逐鹿,蕉梦正钱唐。”

〔蕉阴覆鹿〕 清·王鹏运《水龙吟》:“我已相忘,蕉阴覆鹿,槐根封蚁。”

〔蕉中得鹿〕 宋·王安石《夜读试卷呈君实》:“蕉中得鹿初疑梦,牖下窥龙稍眩真。”

〔蕉中梦〕 清·钱谦益《九月望日得石斋馆丈诗》:“世事蕉中梦,人情李下蹊。”

〔士师分鹿〕 宋·陆游《长安道》:“士师分鹿真是梦,塞翁失马犹为福。”

〔寻蕉覆鹿〕 宋·张炎《木兰花慢·元夕后》:“任蹴踏芳尘,寻蕉覆鹿,自笑无能。”


猜你喜欢

  • 功亏一篑

    《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言九仞之山,只差一筐土而未成。比喻做事只差最后一点努力未能完成。多含惋惜意。宋司马光《投壶新格》:“夫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全壶实难,故君子贵之。”咏簪《武昌两日记

  • 居士屩

    唐刘肃《大唐新语.隐逸》:“朱桃椎,蜀人也。淡泊无为,隐居不仕,披裘带索,沉浮人间。窦范为益州,闻而召之,遗以衣服,逼为乡正。桃椎不言而退,逃入山中,夏则裸形,冬则树皮自覆。凡所赠遗,一无所受。每织芒

  • 王敦倾室

    《晋书.王敦传》:“尝荒恣于色,体为之弊,左右谏之,敦曰:‘此甚易耳。’乃开后门,驱诸婢妾数十人并放之,时人叹异焉。”晋王敦贪恋女色,蓄婢妾数十人,因而伤身。他的部下曾劝他戒色养身,他一次将家中婢妾数

  • 巢幕

    源见“燕巢于幕”。喻处境极其危险。唐李商隐《咏怀寄秘阁旧僚二十六韵》:“乘轩宁见宠,巢幕更逢危。”【词语巢幕】   汉语大词典:巢幕

  • 焦梧桐

    同“焦桐”。唐贾岛《投孟郊》诗:“愿倾肺腑事,尽入焦梧桐。”【词语焦梧桐】   汉语大词典:焦梧桐

  • 兵起萧墙

    源见“祸起萧墙”。谓兵乱起于内部。《后汉书.刘虞传》:“明公不先告晓,使得改行,而兵起萧墙,非国之利。”

  • 王良友笑

    《后汉书.王良传》载:王良受朝廷征召,行至荥阳,因病不能进,乃往访其友。友人不肯见,曰:“不有忠言奇谋而取大位,何其往来屑屑不惮烦也?”遂拒之。后以“王良友笑”,指因汲汲于仕宦而受友人讥笑。宋刘克庄《

  • 人生七十古来稀

    唐.杜甫《曲江》二首之二:“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青蜓款款飞。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人生七十古来稀”,杜诗原意是应珍惜年华,

  • 一发千钧

    同“千钧一发”。唐韩愈《与孟尚书书》:“汉代以来,群儒区区修补,百孔千疮,随乱随失,其危如一发引千钧。”清黄景仁《邵二云自江上归余姚》诗:“蠹鱼跃出秦灰来,一发千钧著书责。”其他 钧,三十斤。以一发系

  • 子路

    源见“结缨”。泛指大义凛然、不怕牺牲的勇士。《清平山堂话本.杨温拦路虎传》:“半千子路,五百金刚,人人有举鼎威风,个个负拔山气概。”【词语子路】   汉语大词典:子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