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请缨

请缨

缨:绳子。汉武帝时,南越(即南粤,指今两广等地区)王与汉朝和亲友好。汉武帝派20岁的谏大夫终军出使南越,想说服南越王,让他象内地的诸侯一样,到京城长安朝拜皇上。终军自动提出:“希望皇上赐给我一根长绳子,我一定能把南越王捆来,带到长安皇宫门前。”终军出使劝说南越王,果然说服了南越归汉。后以“请缨”为典,赞美立志报国、降服强敌的志向,多用于从军或出使;以“长缨”为典,喻指克敌制胜的力量。

【出典】:

汉书》卷64下《终军传》2821页:“南越与汉和亲,乃遣军使南越,说其王,欲令入朝,比内诸侯。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军遂往说越王,越王听许,请举国内属。天子大说(通“悦”)。”

【例句】:

唐·魏征《出关》:“请缨系南越,凭拭下东藩。”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 唐·祖咏《望蓟门》:“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唐·杜甫《岁暮》:“天地流血日,朝廷谁请缨?” 唐·白居易《元和十二年淮寇未平》:“愚计忽思飞短檄,狂心便欲请长缨。” 唐·杜牧《东兵长句十韵》:“雄如马武皆弹剑,少似终军亦请缨。” 唐·薛能《相国陇西公南征能以留务独宿府城作》:“吾君贤相事南征,独宿军厨负请缨。” 唐·崔涂《己亥岁感事》:“见说圣君能仄席,不知谁是请长缨。” 宋·贺铸《六州歌头》:“思悲翁,不请长缨,系取天骄种,剑吼西风。” 宋·岳飞《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宋·辛弃疾《满江红·倦客新丰》:“且置请缨封万户,竟须卖剑酬黄犊。” 宋·刘克庄《沁园春·答九华叶贤良》:“依稀记,曾请缨系粤,草檄征辽。” 元·白朴《西江月·李元让赴广东帅幕》:“长缨系越在须臾,看扫蛮烟瘴雨。” 清·赵翼《奉命赴滇从军征缅甸》:“番头鱼贯长缨系,蛮髻鸦盘细马驮。” 清·杨深秀《狱中诗》:“缧绁到头真不怨,未知谁复请长缨?”


【词语请缨】   汉语词典:请缨

猜你喜欢

  • 不作书邮

    源见“致书邮”。谓不代别人传递书信。宋杨万里《和张寺丞功父八绝句》之三:“归鸿欲下还飞去,不作书邮有底忙?”

  • 飞蛾赴焰

    见“飞蛾赴火”。《旧唐书·僖宗纪》:“既知四隅断绝,百计奔冲,如穷鸟触笼,似~。”【词语飞蛾赴焰】  成语:飞蛾赴焰汉语大词典:飞蛾赴焰

  • 夺笔江淹

    源见“江淹梦笔”。谓突然间才思枯竭。柳亚子《四月二十八日为李守常先烈成仁二十二周年纪念》诗:“夺笔江淹才是梦,衔须温序死犹生。”

  • 玉关生入

    源见“玉关人老”。指凯旋。清杨芳灿《百字令.过班定远墓》词:“万里功名真唾手,依旧玉关生入。”

  • 亡何日饮

    同“日饮亡何”。宋苏轼《王巩屡约重九见访既而不至》诗:“老守亡何惟日饮,将军竟病自诗鸣。”

  • 鲍氏骢

    《乐府诗集.杂歌谣辞三.鲍司隶歌》:“鲍氏骢,三人司隶再入公,马虽瘦,行步工。”郭茂倩题解:“《乐府广题》曰:《列异传》云:鲍宣,宣子永,永子昱,三世皆为司隶,而乘一骢马,京师人歌之。”后因以“鲍氏骢

  • 谈笑行杀戮

    《隋书.杨素传》:“素多权略……每将临寇,辄求人过失而斩之,多者百余人,少不下十数。流血盈前,言笑自若。及其对阵,先令一二百人赴敌,陷阵则已,如不能陷阵而还者,无问多少,悉斩之。又令二三百人复进,还如

  • 绨袍高义

    源见“绨袍惠”。指济人困厄的高尚情义。清宋琬《赠吴伯成》诗:“此夕论文重下榻,绨袍高义未能忘。”

  • 丽明

    《易.睽》:“说而丽乎明。”后以“丽明”指附丽于人之明德。刘师培《〈骈文读本〉序》:“不知说而丽明,物睽斯类,明不可息,冥升奚贞?”【词语丽明】   汉语大词典:丽明

  • 束修自好

    犹束身自修。清 郑燮《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夫束修自好者,岂无其人;经济自期,抗怀千古者,亦所在多有。”见“束身自修”。清·郑燮《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夫~者,岂无其人;经济自期,抗怀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