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铜山西崩,洛钟东应

铜山西崩,洛钟东应

《易.乾传》九五“疏”:“蚕吐丝而商弦绝,铜山崩而洛钟应。”(见《佩文韵府》卷八四“洛钟应”下引)

世说新语.文学》“殷(殷仲堪)曰:‘铜山西崩,灵钟东应,便是《易》耶(上文殷问远公《易》何以为体?答曰:《易》以感为体。故殷又发此问)?”梁刘孝标注引《东方朔传》曰:“孝武皇帝时,未央宫前殿钟无故自鸣,三日三夜不止。诏问太史待诏(太史,古代掌管记载史事,编写史书,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祭祀的官吏。待诏,也是官名,原为应伺召对之意,汉代征士优异者待诏金马门。后遂用为官名)王朔。朔言:恐有兵气。更问东方朔,朔曰:‘臣闻铜者山之子,山者铜之母,以阴阳气类言之,子母相感,山恐有崩弛者,故钟先鸣。《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精之至也,其应在后五日内。’居三日,南郡太守上书言,山崩延袤(袤,音máo,纵长,也指横长;延袤,绵延连续)二十馀里。”

铜山崩洛钟应,实际上是山崩地震而产生的共振共鸣。后根据上述传说记载,以“铜山西崩,洛钟东应”表示重大事件相互影响,彼此呼应。

南朝宋刘敬叔《异苑》卷二:“魏时,殿前大钟无故大鸣,人皆异之。以问张华,华曰:‘此蜀郡铜山崩,故钟鸣应之耳。’寻蜀郡上其事,果如华言。”


其他 比喻重大事件互相影响,或同类的集团或个人互相应和。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政事》:“殷曰:‘铜山西崩,灵钟东应。便是易耶?’”刘孝标注引《汉书·东方朔传》云,武帝时,未央宫前钟无故自鸣三日,召问朔,朔曰:“铜者山之子,山者铜之母,子母相感,山恐有崩弛者。”三日后,南郡太守上书,言山崩延袤二十余里。※崩,不读作pēng。△多用以表示事件间的因果关系。→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风马牛不相及


【词语铜山西崩,洛钟东应】  成语:铜山西崩,洛钟东应汉语词典:铜山西崩,洛钟东应

猜你喜欢

  • 东钓

    同“东海钓鳌”。唐韩愈《赠刘师服》诗:“巨缗东钓倘可期,与子共饱鲸鱼脍。”

  • 锦书

    同“锦字书”。唐 刘兼《征妇怨》诗:“曾寄锦书无限意,塞鸿何事不归来?”宋李清照《一剪梅》词:“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词语锦书】   汉语大词典:锦书

  • 万钱下箸

    同“日食万钱”。清 叶承宗《新水令.榆钱》套曲:“恰便是朱陶三致旧知名,又何妨万钱下箸效何曾。”

  • 季常癖

    ①河东狮子吼

  • 萁豆煎

    同“萁豆相煎”。陈毅《寄友诗》:“瓜蔓抄来百姓苦,萁豆煎时外寇肥。”

  • 奔月女

    源见“嫦娥奔月”。指神话传说中的月中仙女。清赵翼《美人风筝》诗之五:“直上似追奔月女,孤行肯逐驭风仙。”

  • 荀氏风流

    《三国志.魏书.荀彧传》:“荀彧字文若,颍川颍阴人也。祖父淑,字季和,朗陵令。当汉顺、桓之间,知名当世。有子八人,号曰八龙。彧父绲,济南相。叔父爽,司空。彧年少时,南阳河颙异之,曰:‘王佐才也。’”“

  • 草庐三顾

    源见“三顾茅庐”。谓竭诚礼贤下士。宋叶梦得《石林诗话》卷下:“熙宁初,荆公以翰林学士被召。前此屡召不起,至是始受命。介以诗寄云:‘草庐三顾动幽蛰,蕙帐一空生晓寒。’”其他 顾,登门拜访。语本三国蜀·诸

  • 炼石

    源见“女娲补天”。喻指济时匡世。明陈汝元《金莲记.焚券》:“苦相投,花值繁霜候。真是愁上填愁,又无个炼石奇谋。”【词语炼石】   汉语大词典:炼石

  • 求忠出孝

    《后汉书.韦彪传》:“夫国以简贤为务,贤以孝行为首。孔子曰:‘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是以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后以“求忠出孝”谓孝子出忠臣。南朝梁元帝《上忠臣传表》:“资父事君,实曰严敬,求忠出孝,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