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韩康卖药

韩康卖药

晋.张方《楚国先贤传.韩康》:“韩康字伯休,京兆霸陵人也。常游名山,采药卖于长安市中,口不二价者,三十余年。”

又见《世说新语.栖逸》与《后汉书.隐逸.韩康》。

后用此比称神医良药的典故,也可指说话算数,说一不二。

《醒世恒言》卷二十六:“药按韩康无二价,杏栽董奉有千株。”


主谓 指医师归隐。语本《后汉书·韩康传》:“韩康字伯休,一名恬休,京兆霸陵人。家世著姓。常采药名山,卖于长安市,口不二价,三十余年。时有女子从康买药,康守价不移。女子怒曰:‘公是韩伯休耶?乃不二价乎?’康叹曰:‘我本欲避名,今小女子皆知有我,何用药为?’乃遁入霸陵山中。博士公车连征不至。”元·张雨《梧叶儿·赠龟溪医隐唐茂之》曲:“刘商观弈罢,~还。”△多用于隐居方面。


【典源】晋·皇甫谧《高士传》:“韩康字伯休,京兆霸陵人也。常游名山采药,卖于长安市中,口不二价者三十余年。时有女子买药于康,康守价,乃曰:‘公是韩伯休邪? 乃不二价乎?’康叹曰:‘我欲避名,今区区女子皆知有我,何用药为?’遂遁于霸陵山中。”《后汉书·逸民列传》亦载,文大略同。

【今译】 后汉隐士韩康字伯休,是京都霸陵人。常游各名山采药,在长安市上卖,三十多年来始终言不二价。一次有一女子向韩康买药,韩康照例不改价,女子说:“您是韩伯休吗? 也言不二价?”韩康叹道:“我本来想逃避名声,现在连普通女子都知道我了,还卖什么药呢?”于是隐遁于霸陵山中。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隐士逃名避世; 也借指卖药等。

【典形】 伯休隐、不 二价、韩康避名、韩康卖药、韩康药、君是伯休非、卖药、卖药都市、卖药韩康、女子知伯休、山人卖药、无二价、学伯休、行药长安市、儿女识韩康、逃名卖药、卖药韩康伯、药倩韩康卖、不二名。

【示例】

〔伯休隐〕 宋·陆游《病酒宿士坊驿》:“卖药思从伯休隐,爱花却笑拾遗狂。”

〔不二价〕 明 · 袁宏道 《赠李医者》:“君非韩伯休,胡乃不二价?”

〔韩康避名〕 清·姜宸英《哭魏叔子》之二:“更无安道能求死,只有韩康解避名。”

〔韩康卖药〕 南朝陈·徐陵《长安道》:“韩康卖良药,董偃鬻明珠。”

〔君是伯休非〕 宋·陆游《老境》:“堪笑街头小儿女,问予君是伯休非?”

〔卖药〕 唐· 王季友 《酬李十六岐》:“炼丹文武火未成,卖药贩履俱逃名。”

〔卖药都市〕元·揭傒斯《大驾既幸上都》:“卖药都市中,疑是韩伯休。”

〔卖药韩康〕 清·丘逢甲《赠莫生》:“多君卖药高韩康,专从海上搜神方。”

〔女子知伯休〕 清·王士禛《与董苍水等小饮叶子吉学士斋》:“世情但竟牢石耶,女子犹知伯休那?”

〔山人卖药〕 唐·王勃《秋晚入洛于毕公宅别道王宴序》:“野老披荷,暂辞幽涧; 山人卖药,忽至神州。”

〔无二价〕 唐·高适《赠别褚山人》:“洛阳无二价,犹是慕风声。”

〔学伯休〕 宋·陆游《正月十六日送子虚》:“它时别作谋生计,卖药惟当学伯休。”


【词语韩康卖药】  成语:韩康卖药汉语词典:韩康卖药

猜你喜欢

  • 里丑捧心

    源见“东施效颦”。比喻妄学别人而愈见其丑。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杂文》:“里丑捧心,不关西施之颦矣。”主谓 《庄子·天运》载,美女西施犯有胃病,常以手按着心口且皱着眉头。西施同村的丑姑娘见了,也学着

  • 忧天坠

    同“忧天”。元辛文房《唐才子传.孟云卿》:“身处江湖,心存魏阙,犹杞国之人,忧天坠相率而逃者,匹夫之志,亦可念矣。”严复《原强》:“甚矣,先生之言!无异杞人之忧天坠也。”

  • 甘之如荠

    《诗.邶风.谷风》:“谁谓荼苦,其甘如荠。”郑玄笺:“荼诚苦矣,而君子于己之苦毒又甚于荼,比方之荼,则甘如荠。”荼,一种苦菜。荠,荠菜。虽有如荼之苦,亦觉甘如荠,后以“甘之如荠”谓乐意做之事,虽苦犹甘

  • 亚父玉斗

    参见:玉斗掷地

  • 意欲成狱

    清.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卷三五:“方上之复辟也,(徐)有贞嗾言官以迎立外藩议,劾王文,且诬(于)谦,下狱。所司勘之无验。……有贞曰:‘虽无显迹,意有之。’法司萧维桢等阿亨辈,乃以‘意欲’二字成狱。”

  • 庾公玉树

    源见“埋玉树”。指已逝的有才华之士。清毛奇龄《仲秋既望得萧行人嗣奇讣适向阳将归过各抆泪哭以长句》:“顾荣璧轸已摧绝,庾公玉树真埋藏。”

  • 严光一唾

    源见“羊裘钓”。形容对官爵富贵的轻蔑。唐韩偓《此翁》诗:“严光一唾垂緌紫,何胤三遗大带红。”

  • 镜破人离

    源见“破镜重圆”。谓夫妻或恋人分离。宋 赵令畤《蝶恋花》词:“镜破人离何处问,路隔银河,岁会知犹近。”

  • 清渭咽

    源见“渭城”。谓流泪伤别。宋杨泽民《浪淘沙慢》词:“正乍裛轻尘,新晴后,汩汩清渭咽。闻西度阳关,风致全别。”

  • 泥一丸

    同“泥封函谷”。南朝 梁刘孝威《倚宴赋得龙沙宵月明》诗:“请谢函关吏,行当泥一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