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鹤在阴,其子和之
白鹤在山的背阴鸣叫,它的同类声声应和。 表示同类事物,互相感应。语出《易.中孚》:“鸣鹤在阴,其子和之。吾有好爵,吾与尔靡之。”汉.王符《潜夫论.明忠》:“鸣鹤在阴,其子和之。相彼鸟矣,犹求友声。”
白鹤在山的背阴鸣叫,它的同类声声应和。 表示同类事物,互相感应。语出《易.中孚》:“鸣鹤在阴,其子和之。吾有好爵,吾与尔靡之。”汉.王符《潜夫论.明忠》:“鸣鹤在阴,其子和之。相彼鸟矣,犹求友声。”
源见“夸父逐日”。泛指森林。汉祢衡《鹦鹉赋》:“想昆山之高岳,思邓林之扶疏。”亦喻指功业。晋陶潜《读山海经》诗之八:“馀迹寄邓林,功竟在身后。”【词语邓林】 汉语大词典:邓林
同“蜗牛庐”。南朝 梁何逊《仰赠从兄兴宁寘南》诗:“栖息同蜗舍,出入共荆扉。”【词语蜗舍】 汉语大词典:蜗舍
源见“虞歌诀别”。吟咏主人与坐骑的深情。唐白居易《有小白马乘驭多时奉使东行至稠桑驿溘然而毙足可惊伤不能忘情题二十韵》:“度关形未改,过隙影难追。念倍燕来骏,情深项别骓。”【词语项别骓】 汉语大词典
《史记.司马相如传》:“相如为郎数岁,会唐蒙使略通夜郎西焚中,发巴蜀吏卒千人,郡又多为发转漕万余人,用兴法诛其渠帅,巴蜀民大惊恐。上闻之,乃使相如责唐蒙,因喻告巴蜀民以非上意。”汉武帝时,先使中郎将唐
宋邵伯温《闻见前录》卷六载:宋王祐事太祖为知制诰,太祖遣使魏州,许以使还为相。及还而未果,祐笑谓亲宾曰:“某不做,儿子二郎必做。”二郎,其仲子旦,后果为真宗相。后因以为子侄为相的典故。宋刘克庄《水龙吟
同“青李书”。宋苏轼《次韵米芾二王书跋尾》之一:“三馆曝书防蠹毁,得见《来禽》与《青李》。”【词语青李】 汉语大词典:青李
源见“张耳陈馀”。指经不起考验的势利之交。唐白居易《和雉媒》:“张 陈刎颈交,竟以势不完。”
源见“鹊石”。借指将相权臣的身份。唐岑参《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诗:“喜鹊捧金印,蛟龙盘画旗。”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吾闻古者有夔一足,其果信有一足乎?’孔子对曰:‘不也,夔非一足也……一而足也。’”孔子向鲁哀公指出,古时乐师夔不是一只脚,而是像夔这样的人有一个就足够了。
同“杯弓蛇影”。明冯惟敏《折桂令.阅报除名》曲:“歧路亡羊,塞翁失马,弓影成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