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鹤立鸡群

鹤立鸡群

艺文类聚》卷九十引晋戴逵《竹林七贤论》:“嵇绍入洛,或谓王戎曰:‘昨于稠人中始见嵇绍,昂昂然若野鹤之在鸡群。’”《晋书.嵇绍传》、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亦记有此事。后以“鹤立鸡群”比喻人的才能或仪表卓然出众。元无名氏《举案齐眉》二折:“父亲呵,你休错认做蛙鸣井底,鹤立鸡群。”


主谓 比喻人的仪表或才能不同凡响。《艺文类聚》卷90引晋·戴逵《竹林七贤论》:“嵇绍入洛,或谓王戎曰:‘昨于稠人中始见嵇绍,昂昂然若野鹤之在鸡群。’”鲁迅《朝花夕拾·无常》:“他不但活泼而诙谐,单是那浑身雪白这一点,在红红绿绿中就有‘~’之概。”△褒义。常用于形容人的优秀。→出类拔萃 超群绝伦 ↔滥竽充数。也作“独鹤鸡群”、“鹤处鸡群”、“鹤行鸡群”、“卓立鸡群”。


【典源】 《世说新语·容止》:“有人语王戌曰:‘嵇延祖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答曰:‘君未见其父耳。’”《晋书·嵇绍传》:“绍始入洛,或谓王戌曰:‘昨于稠人中始见嵇绍,昂昂然如野鹤之在鸡群。’戌曰:‘君复未见其父耳。’”

【今译】 魏晋时嵇康之子嵇绍(字延祖) 身体长大,风姿高迈。有人对王戌说:“我昨天在众人中间见到嵇绍,昂昂挺立如野鹤立在鸡群中。”王戌说:“你还未见过他的父亲呢。”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人风度卓异,超乎常人。

【典形】 昂昂野鹤、出鸡群、鹤立鸡群、鹤侣混鸡群、鹤行鸡群、鸡群鹤、嵇鹤、野鹤昂昂、野鹤立鸡群、野鹤姿、映群鸡、野鹤为鸡伴、轩昂野鹤、出尘野鹤。

【示例】

〔昂昂野鹤〕 元·萨都拉《送任仲甫回广西》:“昂昂野鹤在鸡群,客里相逢忍见分。”

〔出鸡群〕 清·程先贞 《李克明白鹤》:“遐寿元堪陪凤翥,昂形正自出鸡群。”

〔鹤立鸡群〕 清·王摅《赠歌者张郎》:“鹤立鸡群迥出尘,梅花标格赏清真。”

〔鹤行鸡群〕 宋·苏辙《次韵子瞻感旧见寄》:“君才最高峙,鹤行鸡群中。”

〔鸡群鹤〕 宋·楼钥《次韵韩干马》:“中闻名种鸡群鹤,无复瘦疮乌燕啄。”

〔嵇鹤〕 唐·李商隐《病中闻河东公乐营置酒》:“嵇鹤元无对,荀龙不在夸。”

〔野鹤昂昂〕 金·元好问《度大白岭往昆阳》:“饥蚕濈濈催人老,野鹤昂昂羡汝闲。”

〔野鹤立鸡群〕 元·耶律楚材《和景贤》之一:“节操鹓雏捐鼠饵,风神野鹤立鸡群。”

〔野鹤姿〕 宋· 苏轼 《李宪仲哀词》:“萧然野鹤姿,谁复识中散。”

〔映群鸡〕 唐·卢照邻《益州至真观主黎君碑》:“昂昂不杂,如独鹤之映群鸡; 矫矫无双,状真龙之对刍狗。”


【词语鹤立鸡群】  成语:鹤立鸡群汉语词典:鹤立鸡群

猜你喜欢

  • 见卵而求时夜

    时夜:即司夜,指鸡。见鸡蛋即希求蛋化为鸡,司晨报晓,比喻言之过早。《庄子.齐物论》:“长梧子曰:‘女亦大早计,见卵而求时夜,见弹而求鸮炙。’”女:同“汝”。大同“太”。

  • 和羹梅

    源见“盐梅和鼎”。比喻大臣辅助君王综理国政。唐孟浩然《韩大使东斋会岳上人诸学士》诗:“徒攀朱仲李,谁荐和羹梅?”

  • 放麑翁

    《韩非子.说林上》:“孟孙猎得麑,使秦西巴持之归,其母随之而啼,秦西巴弗忍而与之。孟孙适至而求麑,答曰:‘余弗忍而与其母。’孟孙大怒,逐之。居三月,复召以为其子傅。其御曰:‘曩将罪之,今召以为子傅,何

  • 家丑不可外谈

    见“家丑不可外扬”。《西游记》69回:“古人云:‘~’。奈神僧是朕恩主——惟不笑,方可告之。”【词语家丑不可外谈】  成语:家丑不可外谈汉语大词典:家丑不可外谈

  • 悲田院

    《旧唐书.武宗纪》:“悲田养病坊,缘僧尼还俗,无人主持,恐残疾无以取给,两京量给寺田赈济。”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设置悲田养病坊,收容贫困的人。后遂泛称养济院为悲田院。悲田为佛家语,指施舍给贫穷家人的田

  • 陬喁

    同“娵隅”。《海上花列传》三九回:“造浮屠,酒筹飞水阁,羡陬喁,渔艇斗湖塘。”【词语陬喁】   汉语大词典:陬喁

  • 送旧迎新

    见“送故迎新”。李大钊《新纪元》:“人生最有趣味的事情,就是~。”【词语送旧迎新】  成语:送旧迎新汉语大词典:送旧迎新

  • 经达权变

    通达时宜,善于应变。《三国志.魏志.荀攸贾诩传评》:“荀攸、贾诩庶乎算无遗策,经达权变,其良、平之亚欤。”良、平:张良、陈平,汉高祖刘邦的谋土。并列 对事情能依据实情灵活处理。《三国志·魏书·荀攸贾诩

  • 南来鲤

    《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双鲤鱼有两种说法;一是指用木板两块,刻成鲤鱼形,将书信夹在里面。一说是将书信结成鲤鱼形。后常以“鲤鱼”“鲤”用作书

  • 五月渡泸

    三国蜀.诸葛亮《前出师表》:“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后出师表》:“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