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黄齑三百瓮

黄齑三百瓮

《谐语》引《苏黄滑稽帖》:“苏轼曰:王状元未第时,醉堕汴河,为水神扶出,曰:‘公有三百千料钱,若死于此,何处消破?’明年,遂登进士。有久不第者,亦效之,佯醉落河,河神亦扶出。士大喜曰:‘我料钱几何?’神曰:‘吾不知也。但三百瓮黄齑无处消破耳。’”后因以“黄齑三百瓮”形容文士命运不济,生活贫寒。宋陆游《斋中杂题》诗之三:“黄齑三百瓮,自是天所破。”


【典源】《谐语》引 《苏黄滑稽帖》:“苏轼曰: 王状元未第时,醉堕汴河,为水神扶出,曰:‘公有三百千料钱,若死于此,何处消破?’明年,遂登进士。有久不第者,亦效之,佯醉落河,河神亦扶出。士大喜曰:‘我料钱几何?’神曰:‘吾不知也,但三百瓮黄齑 (ji) 无处消破耳。’”

【今译】 宋代苏轼讲: 王状元未及第前,一次醉酒堕入汴河,河神将他扶出,说:“您有三百千官俸钱还未用,如死在这里,将如何花销?”第二年,王状元科举得中。有个久未及第的书生模仿他,也佯醉落水,河神亦将他扶出,书生忙问:“我有多少官俸钱?”河神回答:“我不知道,只知有三百瓮黄韭末无处消费。”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书生贫寒,生活清苦。

【典形】 百瓮齑、黄齑三百瓮、黄齑瓮、齑瓮、三百瓮齑、十瓮齑、消破黄齑。

【示例】

〔百瓮齑〕 清·唐孙华《挑菜》:“书生食籍闻前定,应许支消百瓮齑。”

〔黄齑三百瓮〕 宋·陆游《斋中杂题》之三:“黄齑三百瓮,自是天所破。”

〔齑瓮〕 宋·陆游《书意》之二:“余禄正应齑瓮在,宿酲时卧酒垆旁。”

〔三百瓮齑〕 宋·陆游《病愈看镜》:“三百瓮齑消未尽,不知更著几年还?”

〔十瓮齑〕 宋·张孝祥《张钦夫送笋脯》:“书生长有十瓮齑,却笑虎头骨相痴。”

〔消破黄齑〕 宋·陆游《老学庵北窗杂书》:“直须消破黄齑尽,始是浮生结局时。”


猜你喜欢

  • 首阳蕨

    同“首阳薇”。唐李白《行路难》诗之三:“有耳莫洗颍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明月。”

  • 玉楼宣

    同“玉楼受召”。元钟嗣成《凌波仙.吊周仲彬》曲:“丹墀未知玉楼宣,黄土应埋白骨冤。”

  • 传薪

    《庄子.养生主》:“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谓传火于薪,前薪尽而火又传于后薪,火种传续不绝。唐 李子卿《水萤赋》:“览于心乃止水之常静,烛于物靡传薪之无绝。”后亦喻师生递相授受。康有为《苏村

  • 饮石

    源见“射石饮羽”。谓箭射入石头。形容弓箭强劲。南朝 梁何逊《七召.佃游》:“割玉之刀,饮石之箭,置罗布其一目,罟网周其三面。”【词语饮石】   汉语大词典:饮石

  • 狡兔死,走狗烹

    源见“烹狗藏弓”。比喻事情成功后抛弃甚至杀害有功之人。《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七七回:“黄游击道:‘你岂不闻“狡兔死,走狗烹”之说!’马游击道:‘到那一步,且自由他,只讲今日的军令。’”见“狡兔死,

  • 飞凫仙令

    同“飞舄王乔”。宋晁补之《一丛花.再呈十二叔》词:“飞凫仙令气如虹,脱屐向尘笼。”清 丘逢甲《黄子惠曾由沪上同舟至直沽一别十年矣》诗:“飞凫仙令循良治,戎马书生汗漫游。”

  • 莱子承欢

    同“老莱娱亲”。清 虞名《指南公.举义》:“悲温生绝裾不犹,惭莱子承欢弗久。”

  • 吊三闾

    同“吊屈”。三闾,即三闾大夫,战国 楚官名,屈原曾任此职。宋张舜民《卖花声》词:“楼上久踟躇,地远身孤,拟将憔悴吊三闾。”

  • 驹伏辕

    源见“辕下驹”。形容畏缩不前,无所作为。宋陆游《闻孙岩老挂冠叹仰之馀辄赋长句》:“后人竞作驹伏辕,未死奄奄如九泉。”【词语驹伏辕】   汉语大词典:驹伏辕

  • 江令锦袍

    南朝陈.江总《山水纳袍赋.序》:“皇储监国余辰,劳谦终宴,有令以纳袍降赐。何以奉扬恩德?因题此赋。”(据《艺文类聚》卷六十七引)南朝陈.江总,在陈后主时任尚书令,故世称江令。他曾受锦袍之赐,作《山水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