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徒镇
北宋置,属丹徒县。即今江苏镇江市东南十八里丹徒镇。唐以前为丹徒县治。
在江苏省镇江市京口区中部,北濒长江。面积30平方千米。人口2.3万。镇人民政府驻丹徒,人口 3500。古为丹徒县治。北宋雍熙四年(987年)置镇,因县得名。1949年为丹徒镇,1958年改公社,1962年并入谏壁公社。1981年析置丹徒公社,1983年改为乡,1984年划属镇江市润州区。1989年置镇,1992年划属京口区。2001年汝山乡并入。有化肥、缫丝、电机、机械、钢丝绳等厂。镇澄公路经此。
北宋置,属丹徒县。即今江苏镇江市东南十八里丹徒镇。唐以前为丹徒县治。
在江苏省镇江市京口区中部,北濒长江。面积30平方千米。人口2.3万。镇人民政府驻丹徒,人口 3500。古为丹徒县治。北宋雍熙四年(987年)置镇,因县得名。1949年为丹徒镇,1958年改公社,1962年并入谏壁公社。1981年析置丹徒公社,1983年改为乡,1984年划属镇江市润州区。1989年置镇,1992年划属京口区。2001年汝山乡并入。有化肥、缫丝、电机、机械、钢丝绳等厂。镇澄公路经此。
即今黑龙江省萝北县东南莲花泡子。《金史·太祖纪》:奉穆宗命,太祖伐温都部跋忒,“与乌古论部兵沿土温水过末邻乡,追及跋忒于阿斯温山、北泺之间,杀之”。即此。
即今福建惠安县东北峰尾。明洪武二十年 (1387) 移沙格巡司于此,并改名峰尾巡司。清初废。即今福建省惠安县东北山腰镇东峰尾村。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郑成功北伐,命黄昌驻守峰尾寨,即此。
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南部。《水经·谷水注》: “渠水又西历庙、社之间,南注南渠。” 南渠即谷水南径西明门 “门左支渠东派入城者”。
明成化中置,属宁海卫。在今山东烟台市宁海镇东北金山下寨。
在今江苏苏州市凤凰街定慧寺巷。始建于唐咸通二年 (861)。初名般若院,五代吴越时改称罗汉院。北宋太平兴国七年 (982) 增建砖塔一对,东曰舍利塔,西曰功德舍利塔,高约33米,七级八面,仿木构楼阁式
在今河北临城县西十五里东柏畅。汉元朔五年 (前124) 封赵敬肃王子终古为柏畅亭侯。《寰宇记》 卷60临城县: 百畅亭,“ 《水经注》 云,泜水东经百畅亭,亭在今县西”。即此。
即今安徽庐江县南黄泥镇。清光绪 《庐州府志》 卷3庐江县: 黄泥河镇在 “县南三十五里”。
元改蒲塘驿置,在今江西德安县东北一里。
自今四川重庆市江北区白庙子至合川市东渠江东岸之三汇场。1927年动工兴建,1929年9月建成一段通车。1934年增建至大田坝,全长23里。为单轨运煤铁路。是四川第一条铁路。
即今广东中山市东北二十四里张家边街道办事处。清宣统《广东舆地全图》香山县图:县东北有张家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