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五国头城遗址

五国头城遗址

在今黑龙江省依兰县城北松花江南岸、牡丹江东。城为长方形,周长2210米,残高3米。系辽、金时古城。金囚北宋徽、钦二帝于此。


在黑龙江省依兰县城北的松花江南岸。西濒牡丹江,东傍倭肯河。拉哈府山(俗称西山)和倭肯哈达山(俗称东山)东西屏障,素有“松花江门户”之称。公元10世纪,分布在依兰以下松花江和黑龙江沿岸的“生女真人”,形成著名的五大部族,即剖阿里、盆奴里、奥里米、越里笃和越里吉,通称五国部。越里吉部的驻地位最西,又为五国部盟城,故又称五国头城。城址呈长方形,周长2210米,城垣夯筑,残垣高3米。据《辽史·地理志》记载,五国部于辽圣宗时来附,“命居本土,以镇东北境,属黄龙府署司”。当时,辽朝除任命各部的“酋帅”负责管理本部事务外,另派节度使一员,驻守其地。五国头城成为辽代“以镇东北境”的军事重镇。金天会五年(1127年)金军攻占北宋都城汴梁(今开封市),徽、钦二帝被掳,初押至金上京城(今黑龙江阿城市白城),后囚禁于此。


猜你喜欢

  • 旱龙潭

    在今北京市房山区西上方山象王峰之南峭壁下。清《日下旧闻考》卷130引阮旻锡《上方山记》:“山坞旱龙潭,龙去潭枯,然纤尘不入。”

  • 枫亭驿

    元至正七年 (1347) 改太平驿置,属仙游县。即今福建仙游县东南枫亭镇。

  • 谒城

    一名任丘城。在今河北任丘市南二十六里。《新定九域志》 卷2: “桓帝北巡,群臣于此朝谒,故名谒城。” 《方舆纪要》 卷13任丘县: 谒城 “在县南二十六里。相传汉桓帝崩,窦武等率群臣诣河间迎灵帝入,即

  • 航埠市

    即今浙江衢县西二十里航埠镇。明弘治《衢州府志》 卷5驿递: 城西有上航埠头驿。清嘉庆《西安县志》 卷9: 航埠市有 “东、西二市”。

  • 焦源坳

    在今江西遂川县东。《方舆纪要》 卷87吉安府龙泉县: 焦源坳 “在县东三十里,为南康间道”。

  • 角弩谷

    ①在今陕西略阳县东北。《南齐书·魏虏传》:“伪安南将军、梁州刺史魏郡王元英十万余人通斜谷,寇南郑。梁州刺史萧懿遣军主姜山安、赵超宗等数军万余人,分据角弩、白马、沮水拒战,大败。”②在今甘肃武都县西北角

  • 悬钩 (鉤)

    在今陕西周至县西南骆谷北口。《资治通鉴》: 东晋永和五年 (349),梁州刺史司马勋“出骆谷,破赵长城戍,壁于悬钩”。

  • 水龙坑

    在今广西东兰县东北。《方舆纪要》卷109那地州:水龙坑“在州西南六十里。《舆程记》:水龙坑山路险仄,沿溪越岭,三日而至东兰州”。

  • 海安镇

    本海安县,后废为镇。北宋属海陵县,即今江苏海安县。明、清置巡司于此。1943年为紫石县治。1948年复改海安县。(1)在江苏省海安县中部、新通扬运河南岸。县人民政府驻地。面积76平方千米。人口17.5

  • 牌楼屯

    亦作牌路屯。即今辽宁海城市东南三十里牌楼镇。清光绪 《奉天全省地舆图说图志》 海城县图: 东南有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