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国州
明洪武九年(1376)改兴国府置,属武昌府。治所即今湖北阳新县。辖境约当今湖北黄石、大冶、通山、阳新等市县地。1912年改为兴国县。
明洪武九年(1376年)改兴国府置,治今湖北省阳新县。属武昌府。辖境相当今湖北省黄石、阳新、通山、大冶等市县地。清不领县。1912年改为县。
明洪武九年(1376)改兴国府置,属武昌府。治所即今湖北阳新县。辖境约当今湖北黄石、大冶、通山、阳新等市县地。1912年改为兴国县。
明洪武九年(1376年)改兴国府置,治今湖北省阳新县。属武昌府。辖境相当今湖北省黄石、阳新、通山、大冶等市县地。清不领县。1912年改为县。
南宋咸淳元年(1265)以度宗潜邸升庆远军置,治所在宜山县(今广西宜州市)。辖境相当今广西宜州、忻城、河池、南丹、天峨、凤山、东兰、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巴马瑶族自治县及贵州荔波县地。元至元十六年(127
在今安徽歙县城南练江南岸。《舆地纪胜》 卷20徽州: 披云峰 “在歙县西南二百步,山势峭拔,苏德祥为亭于峰顶,名披云亭”。
民国间属石屏县,在今云南红河县东南下亏容一带。
北宋改高州羁縻州置,属辰州。治所在今湖北宣恩县南高罗镇。元改置石溪洞长官司。
在今广东英德市东北。《舆地纪胜》卷95英德府:观州岭“在州东北五里。盖郡治之来山也。盘礴遒径如蛇,渡水登岭上,可以下观一州,故名”。《方舆纪要》卷102英德县:观州岭在“县东北五里。盘礴蜿蜒,登之可望
即今山西河曲县东南旧县乡。《清一统志·保德州》: 河曲故城 “在河曲县东南七十里,周六里有奇。宋太平兴国中土筑,元至正中增筑南面小城。明万历中甃以砖石,并为县治。……乾隆二十七年移治西北河堡营”。
在今上海市嘉定区东南三十五里。 《方舆纪要》卷24苏州府嘉定县:厂头“相传为韩世忠屯兵处”。
在今江苏苏州市娄门内。初为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住宅。元为大宏寺。明嘉靖初御史王献臣失意归乡,在此建园。借用晋代潘岳 《闲居赋》 中“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 的语意,取名拙政园。清代
明洪武二年 (1369) 改瑞州路置,治所在高安县 (今江西高安市)。辖境相当今江西高安、宜丰、上高等市县地。1912年废。有织绫、造纸等手工业。明中叶陈福一等领导的华林军于此起义。明洪武二年(136
在今海南省文昌县南。《方舆纪要》卷105文昌县:文昌江在“县南一里。一名南桥水。《志》云,江源有二:一出县境之迈南山,一出龙塘。至县南一里合流,又东南达清澜港入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