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化州

化州

①隋大业末置,治所在化明县(今安徽明光市东北)。唐贞观元年(627)废。

②唐置,治所在今云南楚雄市西北四十里吕合镇。辖境约当今云南楚雄市西部地。天宝后废。

③北宋太平兴国五年(980)改辩州置,治在石龙县(今广东化州市)。清光绪《高州府志》卷12:“隋时即以石龙名县,唐、宋至元,其名屡易,至我朝始定为化,盖亦取诸龙云。”是取“龙有变化”之意。辖境相当今广东化州、廉江二市及吴川市大部分地。元至元十五年(1278)改为化州路。明洪武七年(1374)降化州府为化州,九年(1376)降为化县,十四年(1381)复为化州。1912年改为化县。

④明永乐五年(1407)属顺化府。治所在利蓬县(今越南中部平治天省东南部之香水)。辖境相当今越南平治天省东南部地。宣德二年(1427)以后入安南。


北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年)改辩州置,治石龙县(今化州市)。辖境相当今广东省化州、吴川、廉江等市地。属广南西路。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改为化州安抚司,十七年改为化州路。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为化州府,七年复降为化州。以州治石龙县省入。九年降为化县。十四年复为化州,属高州府。1912年改为化县。


猜你喜欢

  • 羊浦

    又作羊埔。即今海南省儋州市西北干冲镇。清宣统《广东舆地全图》儋州图:西有羊埔市。

  • 涪川郡

    唐天宝元年 (742) 改费州置,治所在涪川县 (今贵州思南县)。辖境相当今贵州思南、德江县地。乾元元年 (758) 复改为费州。唐天宝元年(742年)改费州置,治涪川县(今贵州思南县)。辖境相当今贵

  • 同口站

    元置,即今湖北襄阳县南潼口乡。元《析津志》天下站名:“襄阳汉江水路:新城、同口。”清名潼口。《清一统志·襄阳府三》:潼口“在襄阳县南五十里。当南北要路。

  • 椒子关

    明置,属黎州安抚司。在今四川汉源县西北。《明史·地理志》 黎州守御军民千户所: “又有椒子关,路通长河西等处。”

  • 通望山

    在今四川汉源县大渡河南。《寰宇记》 卷77通望县: 通望山 “自大渡河南与众山相连入嶲州”。《方舆纪要》 卷73黎州守御千户所 “试剑山”条下: “通望山在大渡河南三十里。与众山相连,入嶲州界。唐以此

  • 茶陵江

    即洣水。在今湖南衡东县境。《方舆纪要》卷80衡山县: 茶陵江 “自酃县流入长沙府茶陵州界,又西北经攸县界而入攸水,又西至县境,流入湘江,谓之茶陵江口”。

  • 怡容山

    在今湖南沅陵县东一里。《方舆纪要》 卷81沅陵县 “南山” 条下: 怡容山 “峰峦奇秀”。

  • 箕侯国

    西汉置,属琅邪郡。治所在今山东莒县东北一百里五山(古箕屋山) 下。宣帝封城阳荒王子文为箕侯,即此。东汉废。西汉甘露四年(前50年),宣帝封城阳荒王子文为箕愿侯,置箕侯国,治今山东省莒县东北。东汉省。

  • 英烈楼

    在今河南安阳县西北五十二里英烈村 (原名万感村)。

  • 荒田庄

    即今河北昌黎县西南四十里荒佃庄乡。清同治 《畿辅通志》 卷49昌黎县图: 西南有荒田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