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十五路

十五路

宋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废除节度使统辖支郡制度,分境内为若干路。设监司,掌管一路财政、刑狱,并监督地方官吏。其初未有定制,至道三年(997)始分为京东、京西、河北、河东、陕西、淮南、江南、荆湖南、荆湖北、两浙、福建、西川、峡、广南东、广南西十五路。


北宋初为加强中央集权,罢节度使所领支郡,分境内为若干路,以转运使领其事。其初分合未有定制。《续资治通鉴长编》载至道三年(997年)始定为京东、京西、河北、河东、陕西、淮南、江南、荆湖南、荆湖北、两浙、福建、西川、峡(一作峡西)、广南东、广南西十五路。又注云:“咸平二年(999年)三月戊辰,荆湖南、北路始置两使。”《元丰九域志》荆湖路:“咸平二年分南、北路。”据此则十五路之制颁布于至道三年,实行于咸平二年。咸平四年,将西川、峡两路分为益州、利州、梓州、夔州四路,共十七路。


猜你喜欢

  • 边北道

    清宣统元年(1909)置,属川滇边务大臣。治所在登科府(今四川石渠县南洛须镇(旧邓柯县))。辖境相当今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西北地区及西藏昌都地区东部地。1913年改为边西道。

  • 一半山站

    明初置,在今黑龙江省依兰县东北松花江西岸舒乐村。明《辽东志》卷9:海西东水陆城站有“一半山站”。

  • 定西县

    ①金初升定西城为县,属巩州。治所在今甘肃定西县南二十七里。贞祐四年 (1216) 升为定西州。②1913年改安定县置,属甘肃兰州道。治所即今甘肃定西县。1927年直属甘肃省。古旧县名。北宋大中祥符元年

  • 四渎

    对四条独流入海在大川江、河、淮、济的总称。唐徐坚《初学记》卷6引《穆天子传》曰:“河与江、淮、济三水为四渎。”《史记·殷本记》:“东为江,北为济,西为河,南为淮。四渎已修,万民乃有居。”西汉刘向《说苑

  • 孟定路

    元至元三十一年 (1294) 置,属云南行省。治所在今云南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西六十五里孟定镇。傣语 “孟” 为地方,“定” 为弦子,意即弹弦子的地方。辖境约当今云南耿马县西部至缅甸萨尔温江以东的地方。

  • 两岔河

    即今陕西镇安县东南两河街。清光绪《陕西全省舆地图》镇安县:两岔河镇“距城东南四十五里”。

  • 三回山

    在今安徽霍山县西南二十里。《方舆纪要》卷26霍山县:三回山“一名三曲山。中有小港,达县治,水随山势萦回三湾,因名”。

  • 渴密里

    亦作合迷里、哈梅里、哈密力。即今新疆哈密市。《元史·脱力世官传》: “脱力世官,畏吾人也。……父帖哥术探花爱忽赤,宪宗命长渴密里及曲先诸宗藩之地。” 明永乐四年 (1406) 置哈密卫于此。即“哈密力

  • 揖次县

    即揟次县。在今甘肃古浪县西北。《晋书·地理志》 作 “揖次”。王仲荦 《北周地理志》 卷2谓 “揟次” 与 “揖次” 形似而讹。古县名。西晋时改揟次县置,治今甘肃省武威市东南。属昌松郡。北周时废入昌松

  • 西场

    在今山西运城市西南。明初将元代在盐池所设地紫泉、会明二场合并,称西场。民国初并入解池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