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千佛山

千佛山

①又名历山。在今山东济南市南郊。道光《济南府志》卷5:“隋开皇间,因石作形,镌成佛象, 又名千佛山。”

②即今四川安县西北千佛山。《清一统志·龙安府》:千佛山“在石泉县西一百里。三峰鼎峙,上出云霄。陟其巅,俯视川西如指掌。上有寺,盖以铁瓦。有龙湫,祷雨甚灵”。1935年红四方面军在此与国民党军激战,歼敌一团,胜利进入茂县。千佛山及千佛寺为县风景名胜区。


(1)在辽宁省彰武县东北、大四家子乡阿古庙屯境内。南北走向,主峰海拔226米。山石嶙峋,松槐成阴,小溪流经西麓,景色优美。据彰武县“石刻登表”记载:“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于此山顶四周峭壁上,雕刻石佛像一百五十余尊。”近已查知为190多尊,千佛山之名由此而得。造像千姿百态,工艺精巧。西坡悬崖陡壁间有观音洞;洞西侧有阿古庙(“阿古”是蒙古语,意为山洞或地洞),遗迹仍可辨认。(2)在山东省济南市南郊。古称历山,传说帝舜耕稼于此,又称舜耕山。北魏及隋因岩石镌佛,遍布山崖,遂称千佛山。海拔285米。登山有东西两路。盘路中有“齐烟九点”坊。悬崖下有唐贞观间始建的兴国寺,寺内千佛崖有隋开皇七年(587年)至唐贞观年间雕造的佛像多尊。崖下极乐、龙泉、黔娄等洞也多石佛造像,大小石窟有百余处。还有观音堂、大佛头等名胜古迹。千佛崖造像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猜你喜欢

  • 东山岭

    在今广西合浦县东。《清一统志·廉州府》:东山岭“在合浦县东十里。昔人题为海角第一峰”。(1)又称余干山、东岗岭。在江西省余干县城中。是古干国的遗址。今余干县街市环山而立,山高56.2米,登山阶梯212

  • 菑川国

    即甾川国。西汉文帝十六年 (前164) 分临淄郡东部置,封齐悼王子贤为菑川王,都剧县 (今山东寿光市南三十里)。封域较大,北濒勃海,南至今临朐县。景帝三年 (前154) 因参加七国叛乱,贤被诛,徙济北

  • “治世玄岳

    (嶽)” 牌坊 即玄岳门。在湖北丹江口市西南武当山麓。建于明嘉靖三十一年 (1552),相传进入此门即为朝山 “神道”。牌坊全以石凿榫卯构成,高11.9米,宽12.81米,四柱三间五楼式。正中坊额刻

  • 脱斡怜万户府

    元初置,属女直水达达路。治所在脱斡怜 (今黑龙江省桦川县东北万里通和)。后废。

  • 西河郡

    ①一作河西郡。战国魏置。文侯时吴起曾为西河守。辖境相当今陕西东部黄河西岸地区。公元前330年地入秦,郡废。②西汉元朔四年(前125)置,治所在平定县(今内蒙古伊金霍洛旗东南境)。一说治所在富昌县。辖境

  • 泺关

    在今山东济南市西北。《清一统志·济南府》: 泺关“在历城县西北十二里。有批验所大使驻此”。(泺luò) 在今山东省济南市西北。清有批验所大使驻此。

  • 蛇骨塔

    原名佛图寺塔。又名灵塔。在今云南大理市 (下关) 北六里,点苍山斜阳峰东麓阳平村旁。为正方形十三层密檐式砖塔,高30.7米,底层每边宽 4.5 米,顶有青铜塔刹。为南诏古塔。据 《南诏野史》 载:“唐

  • 鲁贡拉

    即鲁工拉山。今西藏嘉黎县东鲁贡拉。清 《西藏图考》 卷3: 鲁贡喇山 “一作鲁工喇山”。藏语 “鲁” 谓西,“贡拉” 谓雪山。鲁贡拉即西雪山。

  • 斡鲁欢河

    亦作斡耳寒河。即今蒙古国西南鄂尔浑河。《元史· 伯颜传》: 至元十四年 (1277),“诸王昔里吉劫北平王,拘安童,胁宗王以叛,命伯颜率师讨之,与其众遇于斡鲁欢河,夹水而阵,相持终日,俟其懈,麾军为两

  • 椉丘侯国

    即乘丘侯国。在今山东兖州市西北三十五里故县。《汉书·地理志》 作 “椉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