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谷 (穀) 州
唐武德二年 (619) 改谷熟县置。治所在今河南商丘县南。四年 (621) 废。
唐武德二年 (619) 改谷熟县置。治所在今河南商丘县南。四年 (621) 废。
即淄水。在今山东中北部。《汉书·地理志》 泰山郡莱芜: “原山,甾水所出,东至博昌入泲。” 而 《史记·河渠书》 云,禹治水之后,“于齐,则通菑、济之间”,则战国时,菑本独流入海,不入济。
即今山东阳谷县东北境运河东岸七级镇。《方舆纪要》卷33阳谷县“阿泽”条下载:“有七级渡。今运河经县东北六十里,有七级上、下二闸。或以为古阿泽是其处。”镇以七级渡或七级上、下二闸而得名。(1)在河北省威
元置,即今江苏铜山县东南吕梁集。
清置,属建昌镇。即今四川西昌市南。《清一统志·四川统部》: 建昌镇设经制外委驻防于此。
明洪武二年 (1369) 置,属广西都司。治所即今广西南宁市。后废。明洪武三年(1370年)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属广西都司。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前废。
在今江西南丰县城北。《明一统志》卷53建昌府:仙君岭“在南丰县揖仙门外。宋曾致尧读书之地,一日忽有羽衣七人被发自外至,环坐室中,故名”。
即今河南虞城县南三十六里站集乡。《清一统志·归德府》:石榴堌驿“在虞城县南六十里”。清置驿于此。民国时属商丘县,设县佐驻此。
明洪武二十年(1387)置,治所即今浙江象山县东南石浦镇。清废。又名昌国后千户所。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置,治今浙江省象山县东南石浦。属昌国卫。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裁。
在今四川松潘县南十五里。《方舆纪要》卷73松潘卫:红花山在“卫南十五里。有屯田,名红花屯,岷江所经也”。
在今安徽绩溪县东北,为登源河上源。宋淳熙 《新安志》 卷5绩溪县: 登水 “出徣溪山,南流九十里合扬之水,入歙县界,溉田二顷”。《方舆纪要》卷28绩溪县 “扬之水” 条下: “登水在县东北八十里,出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