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咸阳县

咸阳县

①秦孝公十二年 (前350) 置,治所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窑店镇一带。西汉高帝元年 (前206) 改名新城县。元鼎三年 (前 114) 又改渭城县,东汉省。隋初复置,属雍州。治所在今咸阳市东十三里。后废。唐武德元年 (618) 复置,属雍州。移治杜邮亭 (今咸阳市东北五里),后属京兆府。元属奉元路。明属西安府,洪武四年 (1371)移治今咸阳市。民国初属陕西关中道。1928年直属陕西省。1952年析城区置咸阳市。1958年并县入市。

②西汉置,属云中郡。治所在今内蒙古土默特右翼东苏波 (卜) 盖乡老藏 (丈) 营子古城。东汉末废。


(1)古县名。(1)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年)自栎阳迁都于此,遂置县。在今陕西省咸阳市东北窑店镇一带。汉高祖元年(前206年)改名新城县。(2)西汉置,治今内蒙古自治区土默特右旗东,属云中郡。东汉末废。(2)古旧县名。隋开皇九年(589年)以泾阳县改名,治今陕西省泾阳县。属雍州。十一年移治今咸阳市东北。大业三年(607年)废。唐初复置,治今咸阳市东北杜邮。仍属雍州。开元元年(713年)属京兆府。元属奉元路。明洪武四年(1371年)移治今咸阳市。明、清皆属西安府。1952年析咸阳县城置咸阳市。1958年撤销,并入咸阳市。


猜你喜欢

  • 时罗漫山

    即折罗漫山。今新疆境内天山山脉。《隋书·北狄·西突厥传》:大业七年(611),西突厥处罗可汗为射匮可汗所攻,“遁于高昌东,保时罗漫山”。即此。古山名。又作出罗漫山、折罗漫山、白山。即今横贯中国新疆维吾

  • 木香村

    在今湖北宜城市西六十里。《寰宇记》卷145襄州宜城县:木香村“段成式别业于此村”。

  • 平夏城

    北宋绍圣四年(1097)筑,属镇戎军。在今宁夏固原县西北黄铎堡古城址。《宋史·章楶传》:绍圣四年(1097),“帅四路师出胡芦河川,筑二城于石门峡江口,好水河之阴。二旬有二日成,赐名平夏城、灵平砦”。

  • 龙乡城

    即春秋时鲁之龙邑。在今山东泰安市西南。《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汉高帝八年(前199),封谒者陈署为龙侯国。即此。( 《汉表》作龙阳,乃传抄衍“阳”字)。《水经·汶水注》:“汶水南径博县故城东,……

  • 庆元县

    南宋庆元三年(1197)分龙泉县置,属处州。治所即今浙江庆元县。以年号得名。元属处州路。明洪武三年(1370)省。洪武十三年(1380)复置,属处州府。民国初属浙江瓯海道。1927年直属浙江省。在浙江

  • 东北调查礁

    即今南海中中国南沙群岛之海口礁。1935年命名为东北调查礁。1947年改名海口暗沙。

  • 平冈镇

    即今辽宁西丰县东北平冈镇。伪满康德五年《西丰县志》卷4:平冈镇在“(县)东北五十里”。在广东省阳江市江城区南部。面积120平方千米。人口9.4万。镇人民政府驻平冈圩,人口 9500。建于清道光年间,因

  • 于亭

    在今山东邹平县南夫村。《左传》:昭公十年(前532),陈桓子召子周“与之夫于”。杜注: “济南於陵县西北有于亭。”

  • 葛砧山

    在今四川会理县东南八里。《明一统志》卷74四川行都司会川卫: 葛砧山 “上产石青,有四色”。

  • 溪南

    即今福建漳平市东北溪南镇。明初置巡司于此。清初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