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大石岭

大石岭

①在今北京市延庆县东北。《方舆纪要》卷17永宁县:大石岭在“县东北五十里”。

②在今辽宁辽阳市南。《方舆纪要》卷37辽东都司:大石岭“在司南十五里”。

③在今河南伊川县境。《周书·裴宽传》:北魏末,“乃将家属避难于大石岭。独孤信镇洛阳,始出见焉”。

④在今湖北恩施市东北。《方舆纪要》卷82施州卫:大石岭“《志》云,山顶有池。又有大石。一名仙掌岭”。


(1)古山名。在今河南省伊川县西南。北魏裴宽隐居于此。(2)集镇名。在海南省万宁市北部。属山根镇。人口670。村中有一小山,农房皆环绕山上巨石而建,初取名大石环村,清光绪年间,改为大石岭村。主产稻、甘薯。该村60%农户是侨眷,又是北伐战争时期的老区。有公路通万城。


猜你喜欢

  • 岭北行省

    全称岭北等处行中书省。元皇庆元年(1312) 改和林等处行中书省置,治所在和林路(今蒙古国西南鄂尔浑河上游之哈尔和林)。《元史·百官志》 岭北等处行中书省: “治和宁路,统有北边等处。” 辖境相当今蒙

  • 罗活寨

    在今海南省三亚市境或附近地。《方舆纪要》 卷105崖州: 罗活寨 “在州东北。其地膏腴,黎‘贼’ 常据此,曰罗活峒。嘉靖二十八年黎叛,议者谓当于罗活等处建立州县,设耕屯,且由罗活历斩开路以达安定,使道

  • 开明王城

    古蜀开明王自广都徙治成都所建。在今四川成都市北部第三医院至武担山一带。《水经·江水注》:“望帝者,杜宇也……帝使鳖令凿巫峡通水,蜀得陆处。望帝自以德不若,遂以国禅,号曰开明。”今北校场武担山一带为其宫

  • 明月溪

    在今广西合浦县北。《舆地纪胜》 卷120廉州府: 明月溪 “在合浦县北八十里。清夜湛然,如月一色”。

  • 照城山

    在今甘肃通渭县北。《方舆纪要》 卷59巩昌府通渭县: 照城山 “在县城北。渭水土城西南二里有发云山,其高俯瞰城中”。

  • 山南道

    唐贞观元年(627)置,为全国十道之一。辖境相当今四川嘉陵江流域以东,陕西秦岭、甘肃嶓冢山以南,河南伏牛山西南,湖北涢水以西, 自四川重庆市至湖南岳阳市之间的长江以北地区。开元二十一年(733)分为山

  • 昆 (崑) 山

    ①又名小昆山。在今上海市松江县(松江镇) 西北二十三里。《舆地纪胜》 卷3嘉兴府:昆山 “在华亭县西二十三里。《吴地记》 云: 昆山,陆氏之祖葬此。因生机、云,皆负辞学,时人以玉出昆岗,因而名焉”。南

  • 宣府右卫

    明洪武二十六年 (1393) 置,属山西行都司。治所即今河北宣化县。二十八年 (1395) 改为宣府护卫。建文四年 (1402) 复置,移治定州 (今定州市)。宣德五年 (1430) 还治今宣化县,属

  • 洪塘湖屯田千户所

    明洪武四年 (1371) 置,属中都留守司。治所在今安徽凤阳县东北三十余里。清废。

  • 独石县

    1913年改独石口厅置,属直隶兴和道。治所在今河北赤城县北独石口。1915年改名沽源县。旧县名。1913年由独石口厅改置,治今河北省沽源县独石口。1915年改名沽源县,迁治小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