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大隗镇

大隗镇

北宋置,属密县。即今河南新密市东南二十四里大隗镇。


在河南省新密市东南部。面积59平方千米。人口6万。镇人民政府驻大隗,人口2360。以古代大隗山得名。《山海经·中山经》:“又东三十里,曰大隗之山,其阴多铁、美玉、青垩。有草焉,其状如蓍而毛,青华而白实,其名曰��,服之不夭,可以为腹病。”镇在山下,故因山为名。西周为密国都城。春秋为新密邑。西汉为密县治。金置大隗镇。1958年建公社,1984年改乡,1991年置镇。产小麦、玉米等。有造纸厂。朝杞铁路、新新公路经此。古迹有西周密国都城遗址、宋代窑沟瓷窑遗址、金代修德观、元代洪山庙等。


猜你喜欢

  • 虎踞关

    ①一名虎跳关。在今贵州凤冈县北三十里。《清一统志·石阡府》: 虎踞关 “林箐幽深。明万历中,设哨兵防御”。②一作虎居关。在今云南陇川县西部境外的那潞班附近。明万历二十二年 (1594) 云南巡抚陈用宾

  • 东香山

    在今广西上思县北。《方舆纪要》卷110上思州:东香山在“州北四十里。山最高险,下有弄怀岩,岩峻洞深,怪石层叠,其东曰美丽岩”。

  • 重安关

    即今贵州黄平县南重安镇。《方舆纪要》 卷121兴隆卫 “大石关” 条下: “卫南二十五里有重安关,关南有重安桥。《志》 云,卫西南二十五里有重安巡司,旧属黄平安抚司,今属黄平州。”

  • 宝应县

    唐上元三年 (762) 改安宜县置,属楚州。治所即今江苏宝应县。《旧唐书·地理志》 载: “肃宗上元三年建已月,于此县得定国宝十三枚,因改元宝应,仍改安宜为宝应。” 南宋宝庆三年 (1227) 升为宝

  • 官竹

    又名竹圃、官竹园、梁王竹园、兔园。在今安徽毫州市东北。《水经·睢水注》: “睢水又东南流,历于竹圃。水次绿竹荫渚,菁菁实望,世人言梁王竹园也。” 《梁书· 羊侃传 》: 梁中大通四年 (532),“

  • 黄崎

    在今福建惠安县东。明洪武二十年 (1387)置黄崎巡司于此。清初废,有把总驻此。

  • 拜的城

    一作白地。即今西藏浪卡子县北白地。《清一统志·西藏》 藏地诸城: 拜的城 “在日喀则城东三百三十二里”。又作雅尔博罗克勒巴底。清康熙年间置,在今西藏自治区浪卡子县东北白地。

  • 西正阳镇

    又名正阳镇。在今安徽颍上县东南颍河入淮之口。《清一统志·颍州府一》:正阳镇,“《县志》:正阳镇即古颍口,亦谓之西正阳。以寿州亦有正阳镇在东也”。古镇名。在今安徽省颍上县东南淮河西岸,即古颍口。隔淮与寿

  • 东魏县

    北魏改魏县置,属东魏郡。治所在今山东邹平县东长山镇东北。北齐废。古县名。北魏改魏县置,治今山东省淄博市东北。属广川郡。北齐废。

  • 白捺城

    在今安徽淮南市东部或长丰县北境。《魏书·杨侃传》:南朝梁豫州刺史裴邃欲攻寿春,诱北魏修此城,“佐僚咸欲以实答之,云无修白捺意。而侃曰:白捺小城,本非形胜。邃好小黠,今集兵遣移,虚构是言,得无有别图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