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临路
元天历二年(1329)改潭州路置,属湖南道宣慰司。治所在长沙、善化县(今湖南长沙市)。《元史·地理志》:“以潜邸所幸”,故名天临。明太祖甲辰年(1364)改为潭州府。
本潭州路,元天历二年(1329年)“以潜邸所幸”改名。治长沙、善化二县(今湖南长沙市)。为湖南道宣慰司和岭北湖南道肃政廉访司驻地。属湖广行省。辖境相当今湖南省衡山县以北的湘江流域和安化县以东的资水流域(沅江县除外)。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改为潭州府。
元天历二年(1329)改潭州路置,属湖南道宣慰司。治所在长沙、善化县(今湖南长沙市)。《元史·地理志》:“以潜邸所幸”,故名天临。明太祖甲辰年(1364)改为潭州府。
本潭州路,元天历二年(1329年)“以潜邸所幸”改名。治长沙、善化二县(今湖南长沙市)。为湖南道宣慰司和岭北湖南道肃政廉访司驻地。属湖广行省。辖境相当今湖南省衡山县以北的湘江流域和安化县以东的资水流域(沅江县除外)。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改为潭州府。
在今江苏盱眙县附近。《资治通鉴》: 南朝宋元嘉二十七年 (450),北魏世祖过淮河至盱眙,臧质将“仆射胡崇之、积弩将军臧澄之营东山,建威将军毛熙祚据前浦,质营于城南……魏燕王谭攻崇之等,三营皆败没”。
清光绪三十年(1904)以扎赉特旗新垦地置,属黑龙江省将军。治所在莫勒红岗子(今吉林大安市)。1913年降为大赉县。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置,治今吉林省大安市。直隶黑龙江省。1913年改县。
1928年析郑县城区置,属河南省。治所即今河南郑州市。1931年裁入郑县。1948年复置。1954年为河南省会。简称郑。在河南省中部偏北,北临黄河。省人民政府驻地。面积 7446 平方千米(市辖区94
自河南南阳盆地循今白河支流口子河谷北行,逾伏牛山分水岭循瀼河谷抵鲁山,为南阳北通汝、洛之捷径。唐杜佑《通典·州郡典》南阳郡向城县:“北重山在县北,即是三鸦之第一,又北分岭山,岭北即三鸦之二鸦也,其第三
1942年析平罗县置,属宁夏省。治所在宝丰 (今宁夏平罗县东北宝丰镇)。以惠农渠为名。1954年迁治黄渠桥 (今平罗县东北黄渠桥镇)。1960年撤销,并入石嘴山市和平罗县。1987年由石嘴山市郊区复置
即㠗崃山。 在今河南遂平县西七十里。
北宋元丰四年(1081)置,属渠阳县(后改属沅州)。即今湖南黔阳县西南一百零八里托口镇。《方舆纪要》卷81黔阳县:托口寨“当九溪诸蛮之冲……今亦为戍守处”。
①亦作弘阳镇。在今北京市延庆县西南三十里。《资治通鉴》:唐武德六年(623),“高开道所部弘阳、统漠二镇来降”。②在今河北保定市西北。《方舆纪要》卷12保定府清苑县:宏阳镇“在府西北。《志》云:唐初高
元至元十四年 (1277) 置,治所在泉州 (今福建泉州市)。辖境相当今福建省地。次年改置泉州行中书省。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置,治泉州(今属福建)。辖境相当今福建省。次年改泉州行中书省。
即蒙古车臣汗部中右旗。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东方省塔木察格布拉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