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苎干渎
在今江苏宜兴市西北。《方舆纪要》卷25常州府宜兴县:夹苎干渎“在县西北。昔时汇长荡湖之水,东入滆湖,由滆湖入大吴渎、塘口渎、白鱼湾、高梅渎及白鹤溪而北,入常州运河。又由运河分流入一十四渎,注于大江。今名存实湮。宏治中,水利佥事伍性,议开夹苎干通流,以杀荆溪上流诸水,则震泽必无涨溢之患,而三州民田必甚利,议不果行”。
在今江苏宜兴市西北。《方舆纪要》卷25常州府宜兴县:夹苎干渎“在县西北。昔时汇长荡湖之水,东入滆湖,由滆湖入大吴渎、塘口渎、白鱼湾、高梅渎及白鹤溪而北,入常州运河。又由运河分流入一十四渎,注于大江。今名存实湮。宏治中,水利佥事伍性,议开夹苎干通流,以杀荆溪上流诸水,则震泽必无涨溢之患,而三州民田必甚利,议不果行”。
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西南中蒙交界处哈拉哈河。《辽史· 圣宗纪》: 开泰四年 (1015),于厥叛,“ (耶律) 世良惩创,既破迪烈得,辄歼其丁壮。勒兵渡曷剌河,进击余党”。即 《金史· 夹谷清臣传》 之
北宋皇祐四年 (1052) 改堂阳县置,属南宫县。在今河北新河县西北。
宋代黄河东流的别称。据《宋史·河渠志》载:庆历八年(1048)黄河在澶州(治今河南濮阳市)商胡埽决口后,河道改由北流,合御河入海,史称北流。嘉祐五年(1060)黄河北流又在魏县(今河北魏县东北)境内第
又名黄泽市。即今浙江嵊县东黄泽镇。清道光《嵊县志》卷2《市镇》:王泽市“在县东南三十里嵊新界”。
一名牛心山。在今青海湟中县东南,南川河西。《水经·河水注》:“湟水又东,牛心川水注之。水出西南远山,东北流径牛心堆东。”《资治通鉴》:唐贞观九年(635)夏闰四月,“癸巳,(李)靖等败吐谷浑于牛心堆”
唐武德四年 (621) 置,治所在涟水县 (今江苏涟水县)。辖境相当今江苏涟水县地。贞观元年(627) 废。五代周显德三年 (956) 复置,北宋太平兴国三年 (978) 升为涟水军。唐武德四年(62
即今四川、甘肃境内之白龙江。《尚书·禹贡》: “西倾因桓是来。” 《水经·桓水注》: “ 《地理志》 曰: 桓水出蜀郡蜀山西南行羌中者也。《尚书》又曰: 西倾因桓是来,马融、王肃云: 西治倾山,惟因桓
又名阿梅河、阿母河。即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之阿姆河,注入咸海。元《长春真人西游记》卷上:铁门“五日至小河,亦船渡。两岸林木茂盛。七日舟济大河。即阿母没辇也”。
在今湖南祁阳县东南八十里湘江支流土背河源头石鼓源。1928年阳明县治所一度设此。1931年阳明县改称阳明特区,设行署于此。
唐筑,在今陕西陇县西。《新唐书·地理志》 陇州汧源县:“贞元十三年筑永信城于平戎川。”唐贞元十三年(797年)建,在今陕西省陇县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