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置,在今甘肃环县西南三十里。北宋范仲淹筑,在今甘肃省环县西南。属环州。《武经总要》:石昌镇“控西北马岭大川口入故威州路,北与合道镇相应”。为防御西夏要地。
西汉置,属琅邪郡。治所在今山东胶州市西南七十里。《汉书· 地理志》 注: 颜师古曰“音废”。东汉废。元于钦 《齐乘》 卷4: “祓城,音废。……俗曰肥城,废音之转也。” 《清一统志·莱州府一》: 废祓
在今湖南张家界市东北覃家山。《清一统志·澧州二》: 覃家城 “元末,土人覃垕,筑以自固。明洪武初,周德兴讨平之”。
在今四川天全县东南。《方舆纪要》 卷73天全六番招讨使司: 旗纛山 “在司东南二十里。状若旌旗”。
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置,属神电卫。治所在今广东吴川市西南吴阳镇东南。清废。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置,治今广东省吴川市西南吴阳。
即中土、中州。先秦时代已有雒邑(今河南洛阳市)和陶(今山东定陶)是天下之中的说法,后来华夏族活动范围扩大,古豫州仍被视为九州之中,称之为中原。故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省一带,如《明实录》:永乐十四年(14
元初于此置长官司。民国置镇,即今山东宁津县东北四十里长官镇。(1)在安徽省临泉县中部。面积74.2平方千米。人口6.9万。镇人民政府驻长官集,人口 8900。传元代有夏姓在京做官,人称夏长官,兴集后即
即今广西钟山县东南羊头镇。清雍正《广西通志》卷20:富川县南“拐子塘三十里至羊头塘”。
在今湖北随州市西。《方舆纪要》卷77随州:圣水河“在州西八十三里。……合于涢水”。
在今浙江宁海县东。《舆地纪胜》卷12:白峤山“在宁海县”。《方舆纪要》卷92宁海县:白峤山“在县东五里。亦曰白桥岭。《志》云:晋置宁海县,初治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