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孟津县

孟津县

金改河清县置,属河南府。治所在孟津渡(今河南孟津县东老城东二十里)。元属河南府路。明属河南府,嘉靖十四年 (1535) 徙治圣贤庄 (今孟津县东二十五里老城)。民国初属河南河洛道。1927年直属河南省。1959年徙治长华镇 (今孟津县城)。


在河南省西部,北濒黄河。属洛阳市。面积759平方千米。人口44.3万。辖9镇、3乡。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尚书·禹贡》:导河“又东至于孟津”,唐孔颖达《正义》:“孟是地名,津是渡处,在孟地置津,谓之孟津。”一名盟津,又称富平津,相传周武王伐纣于此渡河时与八百诸侯会盟,故名。春秋为平阴邑,属周。秦置平阴县(治今孟津县城北),属三川郡。西汉增置平县(治今孟津县东南平乐村),属河南郡。三国魏平县又称小平县,文帝改平阴县为河阴县,属河南尹。后废平县。隋大业初废河阴县。唐武德二年(619年)置大基县,治今孟县西南。先天元年(712年)改名河清县,属洛州。会昌三年(843年)改属孟州,后属河南府。寻县废。咸通中复置。北宋开宝元年(968年)徙治白坡镇。金又迁治于黄河南岸孟津渡,并改称孟津县。明嘉靖时因黄河水患,县治迁圣贤庄(即孟津县老城,今称会盟镇)。1913年属豫西道,1914年属河洛道,1927年直属河南省。1949年属洛阳专区。1959年县人民政府移至长华(今城关镇)。1969年属洛阳地区,1983年属洛阳市。地处豫西山地东缘黄土塬和黄土丘陵区,黄河流经北部边缘。西北部小浪底水库是黄河中下游重要水利枢纽。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产小麦、玉米、烟叶等。工业有化肥、机械、棉织、食品加工等。焦柳铁路和连霍高速公路、洛常公路经此。名胜古迹多为帝王名士墓冢,以东汉光武帝刘秀陵最著名。


猜你喜欢

  • 桂阳军

    南宋绍兴三年 (1133) 改桂阳监置,治所在平阳县 (今湖南桂阳县)。《舆地纪胜》 卷61桂阳军: “以其在桂洞之南,故曰桂阳。” 辖境相当今湖南桂阳、蓝山、嘉禾、临武等县地。元至元十四年(1277

  • 唏显山

    在今广西天等县西北。《明一统志》 卷85都康州: 唏显山 “在州治 (今都康乡) 北”。

  • 陈海

    即今云南永胜县西南程海。明、清称陈海。明《寰宇通志》卷113北胜州:陈海“在州南四十里,周回八十里。土人传云,昔本陆地,有姓陈者居此,一夕沉为海,因名”。《清一统志·永北直隶厅》引《通志》:“一作程海

  • 下东国

    战国楚地。指今淮河以北之安徽东部和江苏西部地区。《战国策·齐策三》:苏秦谓薛公曰:“君何不留楚太子,以市其下东国。”鲍彪注以为楚国之东,其地下,故名。又作东国、东地。战国楚地。指今淮河以北的安徽省东部

  • 南城镇

    即今江苏连云港市东南南城镇。古名东海城,南齐置东海县于此。(1)在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浦区东南部。面积4.8平方千米。人口1万。镇人民政府驻南城,人口 9700。南北朝时筑城,曾名临海镇、东海城、凤凰城。

  • 豆田

    在今河南洛阳汉魏故城东。《资治通鉴》:西晋太安二年(303)九月,“丁亥,帝幸偃师;辛卯,舍于豆田”。胡三省注:“据《晋书·五行志》:洛阳城东有豆田壁。”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东、汉魏洛阳故城东。《资治通鉴

  • 延寿县

    ①东汉置,属酒泉郡。治所在今甘肃玉门市东南石油沟附近。北魏废。②1929年改同宾县置,属吉林省。治所即今黑龙江省延寿县。取蚂蜒河与长寿山各一字为名。1945年划归松江省。1954年划归黑龙江省。(1)

  • ①西周封国。在今河南新郑市北四十里华阳砦。《国语·郑语》:史伯对郑桓公曰:“是其子男之国,虢、郐为大。……若克二邑,邬、弊、补、舟、依、��、历、华, 君之土也。”《水经·

  • 北麂山

    即今浙江平阳县东北麂山列岛。明《郑和航海图》作“东洛山”。民国《瑞安县志》卷3载:“北麂山高167.7公尺,一名北岐山,又名东洛山。前清乾隆年间,海盗蔡牵盘踞,抗拒提督李长庚之师。今山中之大校场、小校

  • 渠搜县

    西汉置,属朔方郡,为中部都尉治。治所在今内蒙古杭锦旗北黄河之南。一说在今达拉特旗西北黄河南岸。东汉废。《水经·河水注》: “河水自朔方东转,径渠搜县故城北。” 北魏太和二年(478) 复置,属代名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