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林寺
①在今山东莒县西十八里浮来山上。相传始建于南北朝,现存殿宇系清同治十三年 (1874) 重修。主要建筑有大佛殿、校经楼等。校经楼原名毗卢阁,传刘勰曾在阁上校阅藏经。刘勰 (465—532) 字彦和,东莞莒 (今山东莒县) 人。所撰 《文心雕龙》为我国古代文学理论名著。晚年出家,法号慧地,栖息定林寺以终。寺周还有怪石峪、文心亭、莒子墓等名胜。
②在今安徽巢湖市东北。《清一统志· 庐州府二》: 定林寺 “在巢县东北。梁建”。
①在今山东莒县西十八里浮来山上。相传始建于南北朝,现存殿宇系清同治十三年 (1874) 重修。主要建筑有大佛殿、校经楼等。校经楼原名毗卢阁,传刘勰曾在阁上校阅藏经。刘勰 (465—532) 字彦和,东莞莒 (今山东莒县) 人。所撰 《文心雕龙》为我国古代文学理论名著。晚年出家,法号慧地,栖息定林寺以终。寺周还有怪石峪、文心亭、莒子墓等名胜。
②在今安徽巢湖市东北。《清一统志· 庐州府二》: 定林寺 “在巢县东北。梁建”。
①1913年改忠州置,属四川东川道。治所即今四川忠县。1928年直属四川省。②1915年改忠州土州置,属广西南宁道。治所在今广西扶绥县西南东门镇西南旧城。1916年改为绥渌县。在重庆市中北部、长江左岸
亦作逻蓬县。唐仪凤二年 (677) 置,属羁縻奉州。治所在今四川珙县西南。后废。
在今四川奉节县西南六十里长江南岸安坪乡。清光绪《续修奉节县志》卷4:“县南:安平驿距城六十里。”在湖南省辰溪县西南部。面积47.8平方千米。人口1.7万。镇人民政府驻安坪,人口 2650。因明末王氏从
在今浙江青田县城西。《清一统志·处州府》:石门亭“在青田县治西。宋建。王安石记”。
北宋熙宁五年 (1072) 废普康县为镇,属安岳县。在今四川安岳县南七十里。
即今浙江宁波市东芦江。源自瑞岩山,北流经紫石乡、柴桥镇、穿山村入海。《方舆纪要》卷92定海县:庐江河“在县东南七十里。源出瑞岩山,亦曰瑞岩溪,东北流二十里至穿山所之穿山碶,入于海,亦曰芦花港。嘉靖三十
春秋时要塞。即今河南信阳县南武胜关。《左传》: 定公四年 (前506),吴伐楚,楚司马戌建议 “还塞大隧、直辕、冥厄”。古关名。即南北朝时义阳三关中的黄岘关,今罗山县西南九里关。在今河南省罗山县南豫、
亦作都粘堡。在今广东顺德市北,陈村水与大岸水合流处。《明史·地理志》 广州府顺德县:“北有宁都巡检司,后迁都粘堡。” 即此。即“陈村(1)”。
又作巴延珠尔克卡伦。清雍正五年(1727)设,在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额尔古纳市西北。
清宣统二年(1910)置,属吉林府。治所在苏斡延(今吉林双阳县)。民国郭熙楞《吉林汇征》:双阳县“地名苏斡延, 因境内有双阳河,故名”。1913年改属吉林省吉长道。1929年直属吉林省。古旧县名。清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