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

西周初封国。姬姓。据1954年在今江苏丹徒县东烟墩山出土的 《宜侯矢簋》,疑在今江苏丹徒及其附近地区。后为吴所灭。或说应在今河南宜阳县西。


(1)古国名。西周初封国。姬姓。其地主要有二说:一说因其遗物《宜侯夨簋》1954年出土于江苏省丹徒县(今镇江市丹徒区)烟墩山,故以为宜由虞改封,虞即吴宜可能就在今丹徒或其附近地区。一说以为周初淮河流域为戎夷所居,周不可能在丹徒一带建封国。丹徒出土铜器系后人带去。据铭文,王先省览武王、成王伐商图与东国图,而后到宜设㡴行改封夨于宜典礼,故宜必在东国交通大道上。战国宜阳位于其地,又去郑(今陕西华县东)与虞(今山西平陆县北)不远,宜应在今河南省宜阳县西。(2)湖北省宜昌市的简称。


猜你喜欢

  • 胡奴阜

    在今甘肃天水市西。《资治通鉴》: 东晋太元十一年 (386),前秦将苻登,“进攻姚硕德于秦州,后秦主 (姚) 苌自往救之,登与苌战于胡奴阜,大破之”。在今甘肃省天水市西。东晋太元十一年(386年),前

  • 虎瞰山

    在今江西新余市南袁江北岸。唐大历八年 (773) 新喻县徙治虎瞰山之北,即今新余市。《舆地纪胜》 卷34临江军: 虎瞰山 “在新喻县治之南”。

  • 井陉煤矿

    在今河北石家庄市西矿市镇,东南距井陉县十二里,清光绪末开始采挖,为我国著名煤矿之一。

  • 安邑县

    ①秦置,为河东郡治。治所在今山西夏县西北十五里禹王城。北魏太和十一年(487)分置南、北安邑县。②东晋咸康三年(337)侨置,属南河东郡。治所在今湖北公安县境。南朝宋孝建二年(455)废。③隋改南安邑

  • 大获山

    在今四川苍溪县东三十里王渡镇。《方舆纪要》卷68苍溪县:大获山在“县东三十里。有大小二峰,小峰上有一石井,出泉不竭;大峰上有池,广数亩,谓之天池。宋江环绕其下,石城四周,即宋余玠所筑,以护蜀口者”。南

  • 三音诺颜部

    外蒙古旧部名。即赛音诺颜部。清雍正三年(1725)分土谢图汗部西境置,乾隆三十一年(1766)加汗号,是为喀尔喀四部之一。所部二十四旗,会盟于齐齐尔里克。牧地约当今蒙古国后杭爱、巴彦洪戈尔等省和前杭爱

  • 令狐

    ①春秋晋邑。在今山西临猗县西。《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前636), 晋公子重耳从秦返国,“济河, 围令狐, 入桑泉, 取臼衰”。文公七年(前620),晋人“败秦师于令狐,至于刳首”。均此。②在今河南杞

  • 安永镇

    在今广西武宣县北六十里。明置巡司于此。清雍正十二年(1734)裁。

  • 扎布干河

    亦作查巴哈、扎布堪、扎卜罕、扎布韩、扎布噶。扎布干,译言流沙。即今蒙古国从扎布汗省流入乌布苏省吉尔吉斯湖的扎布汗河。《清一统志·乌里雅苏台》:扎布噶河“上源曰锡拉河,出赛因诺颜部左翼左旗,西南流,北纳

  • 河滨郡

    北周置,属弘州。治所在今甘肃碌曲县西南。隋开皇初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