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富乐山

富乐山

亦名金山。在今四川绵阳市东。明曹学佺《蜀中名胜记》 卷9绵州引 《周地图记》 云: “富乐山,高广为众之秀,登之望见州城。” 《元和志》 卷33绵州: “有东西门,东门久塞,富乐山气所冲,门开张则丧乱。宋元嘉初,太守王怀业开之。果致覆败,尔后还塞。” 《方舆胜览》 卷 54 绵州:富乐山 “在巴西县东五里。刘备自蛮荆入蜀,刘璋延之于此山,望见蜀之全盛,饮酒乐甚,故得富乐之名”。


又称东山、第一山。在四川省绵阳市东。据《三国志·蜀志》记载,建安十六年(211年),刘备应益州牧刘璋之请由荆州入益至涪(今绵阳市),刘璋从成都赶来亲迎,设宴于此山宝盖峰,望见全蜀之富庶,二人欢乐畅饮,故得此名。山麓原有石盆山、迎真观、卧佛院、洞灵观诸景点。今仅存唐乾符年间的《王助碑》。碑文中有:“西绝涪水,有山曰柏下,诸葛公营垒在焉。而乔木婆娑者,蒋公琰万秋之宅,钟士李之所尝致敬也。”可见在唐代,附近的柏山下有诸葛亮的营垒和蒋琬的住宅遗址。山麓芙蓉溪畔还有著名的平阳府君阙和纪念唐代诗人李白和杜甫的李杜祠。环境幽美,今辟为东山公园。


猜你喜欢

  • 丰利郡

    西魏改南上洛郡置,治所在丰利县(今陕西白河县南)。北周废。西魏改南上洛郡置,治丰利县(今陕西白河县南)。辖境约相当今陕西省白河、平利二县地。北周废。

  • 兴和县

    1912年改兴和厅置,后属察哈尔特别区兴和道。治所即今内蒙古兴和县。1928年划归绥远省。1954年划归内蒙古自治区。在内蒙古自治区中南部,邻接河北、山西两省。属乌兰察布市。面积 3499 平方千米。

  • 蒙阳县

    亦作濛阳县。唐武德元年 (618) 置,属雅州。治所在今四川雅安市西北。六年 (623) 废入严道县。

  • 卞庄

    即今山东苍山县治卞庄镇。《方舆纪要》卷33沂州:“卞庄在州西南,东泇水所经也。”

  • 婆国伽蓝洲

    故址或以为在今印度之尼科巴群岛。《新唐书·地理志》 附 “广州通海夷道”: “ (婆露国) 又六日行,至婆国伽蓝洲。”

  • 周城县

    北魏太平真君六年 (445) 置,属平秦郡。治所在今陕西岐山县东北五十里。北周天和三年(568) 移治今陕西眉县东北渭河北岸,属岐山郡。隋开皇十八年 (598) 改名渭滨县。古县名。北魏太平真君六年(

  • 双髻山

    ①在今北京市延庆县东北。《明一统志》卷17永宁县:双髻山“在县东北二十里。绝顶有双髻并峙,状若髻然”。②即今福建莆田县东南五侯山。《方舆胜览》卷13兴化军:双髻山“亦名笔架山”。《方舆纪要》卷96莆田

  • 兰秀山

    即今浙江岱山县南部秀山岛。本为兰、秀二山。《清一统志·宁波府一》 “岱山”条:“相近有兰山、秀山。皆可垦田。”清光绪时二岛筑堤相连,故合称兰秀山。

  • 张夏镇

    即今山东长清县东南三十里张夏镇。汉为茌县驻地。三国魏至北齐为山茌县驻地。清时有县丞驻此。在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东部。面积137.4平方千米。人口4.6万。镇人民政府驻张夏,人口 3000。建于西汉初,原

  • 石人山

    一名圣人岩。在今山西晋城市东南。《寰宇记》卷44晋城县:“石人山在县东南八十八里,有双石高标类人形。”在河南省中西部鲁山、嵩县、南召三县交界处。为外方山主峰,最高峰蛤蟆石,海拔 2153 米。为汉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