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阳县
西汉置,属苍梧郡。治所在今广西贺县东南信都镇。《元和志》 卷37封阳县: “在封水之阳,故名。”三国吴属临贺郡。南朝宋属临庆国。南齐复属临贺郡。隋属苍梧郡。唐武德四年 (621) 属贺州,贞观元年 (627) 废,九年 (635) 复置。北宋开宝四年 (971) 省入临贺县。
古县名。西汉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东南。以在封水之阳得名。属苍梧郡。三国吴属临贺郡。南朝宋曾属临庆国。齐复属临贺郡。隋属苍梧郡。唐属梧州。北宋开宝四年(971年)废入临贺县。
西汉置,属苍梧郡。治所在今广西贺县东南信都镇。《元和志》 卷37封阳县: “在封水之阳,故名。”三国吴属临贺郡。南朝宋属临庆国。南齐复属临贺郡。隋属苍梧郡。唐武德四年 (621) 属贺州,贞观元年 (627) 废,九年 (635) 复置。北宋开宝四年 (971) 省入临贺县。
古县名。西汉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东南。以在封水之阳得名。属苍梧郡。三国吴属临贺郡。南朝宋曾属临庆国。齐复属临贺郡。隋属苍梧郡。唐属梧州。北宋开宝四年(971年)废入临贺县。
在今江苏江宁县南。宋 《景定建康志》 卷19: 秣陵浦 “在城南五十里。阔一十丈,长一十里,深一丈一尺,溉田四十顷。《舆地志》 云: 浦以旧县为名”。《方舆纪要》 卷20江宁县: 秣陵浦,“ 《志》云
即玉局观。在今四川成都市南。《资治通鉴》:后唐同光元年(923),“(前)蜀司天监言国有大灾。蜀主诏于玉局化设道场”。胡三省注:“玉局化在成都。”在今四川省成都市南。五代唐同光元年(923年)前蜀设道
①即今辽宁西丰县南凉泉镇。伪满康德五年 《西丰县志》 卷4: 凉泉 (镇) 在 “ (县) 南五十里”。②即今吉林珲春市西北图们江北岸凉水镇,隔江与朝鲜对境。清光绪 《珲春境内村屯里数》: 西 “凉水
即今浙江江山市西南廿八都镇。《方舆纪要》卷89浙江重险仙霞岭:“大竿岭南七里曰廿八都,最为平旷,民居甚众,有岐径可达衢处诸郡”。清设枫岭营游击于此。
即鸡公。今西藏察隅县驻地吉公。清末刘赞廷《察隅县志略》:“北路:出治北行……九十里至乐都宿,有人烟房屋,建行台一处。八十里至鸡贡宿。”即此。
元至元十四年(1277)改广德军置,属江浙行省。治所在广德县(今安徽广德县)。辖境相当今安徽广德、郎溪二县地。明初改为广德直隶州。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广德军置,治广德县(今属安徽)。属江浙行省
即阳。战国魏邑。在今河南济源市西南。《水经·济水注》 引 《竹书纪年》: “郑侯使韩辰归晋阳及向。二月,城阳、向。更名阳为河雍。” 即此。
即今广东郁南县西南桂圩镇。清光绪 《广东舆地全图》: 西宁县西北有桂墟。
一名平南关。即今广西凭祥市西北四十六里平而关,西接越南界。《清史稿·越南传》:乾隆九年(1744),两广总督马尔泰奏言:“至平而、水口两关,通太源、牧马等地,宜设立铁链横江拦截,逢五、十日开一面以通商
即今福建永春县西南小姑溪。《方舆纪要》卷99永春县:“小姑水在县西二十三里,流经县西南二十里西向山,分流东南注,至南安县北塔口村,下流合东关水,即桃溪别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