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平城县

平城县

①秦置,属雁门郡。治所在今山西大同市东北八里古城村。东汉末移治今山西代县东北七里下平城村,属新兴郡。西晋属雁门郡。十六国时还治今大同市东北古城村。北魏道武帝在此建都,延和元年(432)改为万年县,太和十七年(493)改为平城县,为代郡治。孝昌二年(526)废。

②东魏天平二年(535)置,属代郡。寄治肆州秀容郡城(今山西忻州市西北)。北齐废。

③隋开皇十六年(596)置,属辽州。治所在今山西和顺县西八十里仪城村。大业初属太原郡。唐属辽州。北宋熙宁七年(1074)废。元祐元年(1086)复置。金贞元二年(1154)废。


古县名。(1)秦置,治今山西省大同市东北。《史记·高祖本纪》:汉高祖七年(前200年),韩王信与匈奴谋反,高祖自往击之,“遂至平城。匈奴围我平城,七日而反罢去”,即此。秦、汉属雁门郡,西汉又为郡东部都尉治。东汉末移治今代县东北,属新兴郡。西晋建兴元年(313年),“拓跋猗卢城盛乐以为北都,治故平城为南都”(《资治通鉴》)。北魏天兴元年(398年),自盛乐迁都于此,又为司州、代郡治。延和元年(432年)至太和十七年(493年)曾改名万年县。太和十九年孝文帝迁都洛阳后,为恒州及代郡治。孝昌二年(526年),被六镇军攻破,州、郡、县并废。(2)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置,治今山西省和顺县西北仪城。属辽州,大业初属太原郡。唐属辽州。北宋熙宁七年(1074年)并入辽山县。元祐元年(1086年)复置。金贞元二年(1154年)并入辽山县为镇。


猜你喜欢

  • 三关

    ①三国蜀汉阳平关(今陕西宁羌县西北)、江关(今四川奉节县东十里)、白水关(今四川青川县东北)的总称。《三国志·吴书·贺邵传》:“近刘氏据三关之险,守重山之固,可谓金城石室。”②又称义阳三关。南北朝时黄

  • 文泉县

    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置,属沔阳州。治所在今湖北洪湖县(新堤镇)。三十年(1765)废入沔阳州。古县名。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析沔阳州置,治今湖北省洪湖市。三十年废入沔阳州。

  • 鄣川水

    即今甘肃境内渭水支流漳河。《水经·渭水注》: 漳水 “水出西南溪下,东北至彰县南,……又东北径新兴县北。……又东北注于渭水”。《清一统志·巩昌府一》: 漳水 “在漳县南。本名彰川,又曰鄣水,皆以县名也

  • 布尔根河设治局

    1919年置,属新疆阿山道。治所在今蒙古国科布多南布尔干。1920年改设县佐。1924年改为布尔根县。

  • 北路中旗

    即蒙古土谢图汗部中旗。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市。

  • 塔密儿河

    亦作塔米儿河。今蒙古国后杭爱省鄂尔浑河上游支流塔米尔河。《元史·太宗纪》: 二年(1230) 春,“帝与拖雷猎于斡儿寒河。……夏,避暑于塔密儿河”。又作忽尔班达弥尔河 (见欧阳玄 《圭斋集》 卷11

  • 清江口镇

    一名清江嘴。在今湖北枝城市北清江入长江处。明置巡司于此。

  • 云南殖边督办公署

    1929年11月云南省政府在废道后成立第一(滇西)和第二(滇南)两殖边督办公署。1930年9月省府将公署暂行章程及设立理由转请内政部查办,并转行政院及国民政府,当时中央政治会议议决“暂准执行”。该公署

  • 靖安镇

    ①唐广明中置,属建昌县。在今江西靖安县。五代杨吴乾贞二年 (928) 改为靖安场。南唐升元元年 (937) 升为靖安县。②本名龙安镇。又称静安镇、龙湾镇。在今江苏南京市西北。《宋史· 高宗纪》: 南宋

  • 白苹洲

    在今浙江湖州市东南一里许苕溪中。《寰宇记》卷94乌程县:白苹洲,“洲上有鲁公颜真卿芳亭,内有梁太守柳恽诗,云:‘汀洲采白苹,日落江南春。’因以为名”。唐顾况有《白苹洲送客》诗。今已不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