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平定县

平定县

①西汉置,为西河郡治。治所在今内蒙古伊金霍洛旗东南境。一说在今陕西府谷县西北。东汉末废。

②南朝宋置,属高凉郡。治所在今广东阳春或恩平、阳东等市县境。南齐以后废。

③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改广阳县置,为平定军治。治所即今山西平定县。金大定二年(1162)为平定州治。蒙古至元二年(1265)废。1912年复降平定州为平定县,属山西冀宁道。1930年直属山西省。


在山西省东部、太行山西麓,东临河北省。属阳泉市。面积 1361 平方千米。人口31.8万。辖8镇、2乡。县人民政府驻冠山镇。西汉置上艾县,属太原郡,县治即今县;一说在今张庄镇新城村。东汉改属常山国,三国魏属乐平郡。北魏太平真君九年(448年)废,孝昌年间复置,后改名石艾县。隋属太原郡。唐天宝元年(742年)改名广阳县,县治即今县;一说在今昔阳县西广阳村。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于广阳置平定军,四年改广阳县为平定县,县治在今平定上城。清乾隆《平定州志》:宋“太祖征河东首下之,置平定军”。县因平定军名。金大定二年(1162年)升军为州。蒙古至元二年(1265年)废平定县入州。清雍正二年(1724年)升为直隶州。1912年改州为县。1914年属冀宁道。1927年直属山西省。1949年属榆次专区。1958年撤销,并为阳泉市郊区。1961年恢复平定县建制,属晋中专区。1967年属晋中地区。1983年属阳泉市。地处太行山向华北平原过渡的倾斜地带。桃河及其支流温河、南川河、阳胜河流经境内。属中温带半干旱气候。农产以玉米、谷子、高粱、小麦、豆类、薯类为主。矿产有煤、铁、硫黄、瓷土、耐火黏土、石膏等。工业有电力、采煤、冶炼、化工、建材、机械等。石太铁路、石太高速公路、307国道横穿境内。名胜古迹有娘子关、冠山、开河寺、药林寺等。


猜你喜欢

  • 金龟头

    即今台湾省澎湖县马公半岛西南端之金龙头。连横 《台湾通史 · 开辟纪》: 明天启二年(1622),荷兰船舰至澎湖,“复于风柜尾、金鱼头,嵵里白沙、渔翁诸岛,各造炮台,以防守海道”。即此。

  • 牛心台

    即今辽宁本溪市东北牛心台镇。民国熊知白《东北县治纪要》辽宁本溪县:“牛心台距县市东北三十里,太子河右岸约二里,分上下牛心台。上牛心台,有炭坑,在南东入溪谷四里处……下牛心台在上牛心台下流三里,附近产石

  • 小高桥

    在今四川德昌县东南小高乡。清嘉庆《四川通志》卷89西昌县:小高桥铺“在县南一百三十里”。

  • 跌州

    唐置, 初为都督府, 隶北庭都护; 后降为羁縻州,属呼延都督府。当在今内蒙古巴彦淖尔盟境。

  • 招收都

    在今广东汕头市东南达濠区。明洪武二十八年 (1395),移海口巡司于此,称招宁巡司。清康熙五十七年 (1718) 移置达濠城。《清一统志·潮州府》: 招宁巡司 “在潮阳县东三十里招收都”。在今广东省汕

  • 天门口

    即天津关。亦名大口。在北京市门头沟西北八十里。

  • 漭洲岛

    即今广东台山市西南海中漭洲。《清一统志·广州府》 “上川山” 条: “又西有漭洲岛,皆在海中。”

  • 勾阑山

    即勾栏山。今加里曼丹西南之格兰岛。《元史·史弼传》:至元三十年(1293),“至东董、西董山、牛崎屿,入混沌大洋橄榄屿,假里马答、勾阑等山”。

  • 龙血戍

    在今四川江油市东北。《寰宇记》卷84阴平县:龙穴山“在县东北五十里。亦名龙像岩,亦名龙血山。古老相传昔此有龙斗死,血变为石。宋齐于此置龙血戍”。

  • 思子宫

    在今河南灵宝市西北阌底东。《汉书·戾太子传》: “上怜太子无辜,乃作思子宫,为归来望思之台于湖。” 注引师古曰: “台在今湖城县之西,阌乡之东,基址犹存。”在今河南省灵宝市北。《汉书·戾太子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