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广汉郡

广汉郡

①西汉高帝六年(前201)置,初治乘乡(亦作绳乡,在今四川金堂县东),后徙治梓潼县(今四川梓潼县)。辖境相当今甘肃文县、陕西宁强以南,四川旺苍、剑阁、蓬溪以西,潼南、遂宁、新都以北,什邡、北川以东地区。公孙述改名子同郡。东汉复为广汉郡。永初二年(108)移治涪县(今四川绵阳市东),又徙治雒县(今四川广汉市)。西晋泰始二年(266)改为新都郡,属梁州。太康六年(285)复改为广汉郡。南朝宋属益州。隋开皇三年(583)废。广汉郡与蜀郡和犍为郡,古号为三蜀。土地肥美,物产丰盛。东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 称“为蜀渊府”。

②西晋初改东广汉郡置,属益州。治所在广汉县(今四川射洪县南柳树镇)。辖境相当今四川三台、射洪、中江、盐亭、潼南、蓬溪、遂宁等市县地。东晋永和中改为遂宁郡。


西汉高祖六年(前201年)分巴、蜀两郡置,治雒县乘乡(一作绳乡、沈乡,今德阳市西北孝泉镇)。属益州。辖境相当今四川省涪江、沱江、西汉水流域和白龙江下游、嘉陵江上游地区。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析南部地置犍为郡,元鼎六年(前111年)分北部地置武都郡,东汉永初二年(108年)十二月分西北部置广汉属国,东汉元初二年(115年)广汉郡移治涪县(今绵阳市东北),后又移治雒县(今广汉市北)。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刘备又分置梓潼郡。三国蜀汉辖境相当今四川省广汉、德阳、绵竹、什邡、金堂、新都等市县。西晋移治广汉县(今射洪县南),属梁州。东晋复治雒县。南朝又属益州。隋开皇初废入益州。


猜你喜欢

  • 穹赕

    唐南诏置,属永昌节度。治所在今云南保山市西南怒江坝。宋大理属永昌府。元代属柔远路。明改潞江安抚司。南诏置,治今云南省保山市西南潞江坝,一说今昌宁县西南湾甸。属永昌节度。《蛮书·山川江源》:“高黎共山在

  • 下泺堰

    即堰头镇。即今山东济南市北洛口镇。《清一统志·济南府三》:堰头镇“在历城县东北二十里。亦曰下泺堰,亦曰泺口。即泺水入大清河处,筑堰以分其流”。即“堰头镇”。

  • 卢溪郡

    唐天宝元年(742)改辰州置,治所在沅陵县(今湖南沅陵县)。辖境相当今湖南沅陵、泸溪、辰溪、溆浦等县及吉首市地。乾元元年(758)复改辰州。

  • 须弥山

    ①在今宁夏固原县西北九十里,与海原县接界。明嘉靖 《固原州志》 卷1: 须弥山在 “州北九十里。上有古寺,松柏桃李郁然,即古石门关遗址”。②佛经亦作修迷楼。意为妙高。亦曰雪山。即今中国西藏自治区和巴基

  • 马站堡

    即今山西偏关县东马站村。《清一统志·宁武府》:马站堡“在偏关县东四十里,东至老营所四十里。明正德中筑,周四里,高三丈五尺,地界偏老水泉三路之冲”。即今山西省偏关县东马站,地处偏关河西岸。明正德十年(1

  • 天岭

    ①又名偏岭。在今河北沽源县南。《新五代史·四夷附录第二》:胡峤云:归化州“又三日登天岭,岭东西连亘,有路北下,四顾冥然,黄云白草,不可穷极。契丹谓峤曰:‘此辞乡岭也……”。《方舆纪要》卷18万全都司开

  • 金堤 (隄) 驿

    在今河南濮阳县东。《方舆纪要》卷16清丰县: 金堤驿,“ 《志》 云: 县南四十五里有金堤,南接开州,北接南乐县境。汉成帝时,王延世运土塞河,自金堤增筑之,置驿于其上,因以金堤为名”。

  • 宁海州

    金大定二十二年(1182)升宁海军置,属山东东路。治所在牟平县(今山东烟台市东南宁海镇)。辖境相当今山东省大姑河以东地区。元初属益都路,至元九年(1272)直属中书省。明洪武初省牟平县入州,属莱州府。

  • 可烈儿站

    元置,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黑龙江下游右岸特林南赫勒里河口。元《经世大典》:辽阳等处行中书省所辖狗站有“可烈儿站”。明改黑勒里站。

  • 石桥潭

    又名方桥潭。在今江西星子县西北十二里,庐山观音桥东招隐泉下。《舆地纪胜》卷25南康军:方桥潭“在栖贤寺下。陆羽以其水为第六。碑,本为石桥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