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之水
即今安徽新安江支流扬之河(练河)。源出安徽绩溪县北巃丛山,西南流至歙县城西为练江。《寰宇记》卷104歙县:扬之水“北从绩溪县东(应为西)南流六十里,至临溪馆入歙县界,至郡城西与四水合流,东南流入新安江,即今睦州界”。《元丰九域志》卷6:歙县有扬之水。《方舆纪要》卷28绩溪县:扬之水“在县西。源出巃嵸山下,谓之扬溪。西南流十里,经扬溪铺。又南经县治西南之三里桥,又西南流十七里,地名临溪,与徽岭、大鄣诸山水合流,而入歙县界,为新安江之上源”。
即今安徽新安江支流扬之河(练河)。源出安徽绩溪县北巃丛山,西南流至歙县城西为练江。《寰宇记》卷104歙县:扬之水“北从绩溪县东(应为西)南流六十里,至临溪馆入歙县界,至郡城西与四水合流,东南流入新安江,即今睦州界”。《元丰九域志》卷6:歙县有扬之水。《方舆纪要》卷28绩溪县:扬之水“在县西。源出巃嵸山下,谓之扬溪。西南流十里,经扬溪铺。又南经县治西南之三里桥,又西南流十七里,地名临溪,与徽岭、大鄣诸山水合流,而入歙县界,为新安江之上源”。
也称漳厦铁路。自今福建厦门市西嵩屿,西至龙溪县 (即漳州) 止。全长45公里。清光绪三十三年 (1907) 开工,宣统二年 (1910) 完成嵩屿至江东桥段长28公里。其余因资金不足,工事停顿。193
亦作怀州镇、淮口镇。即今四川金堂县东南淮口镇。民国 《金堂县志》 卷1: 怀口镇 “俗名淮州,清初设,距城八十里”。
在今宁夏固原县东南蒿店乡附近。《元和志》卷3原州百泉县:“可蓝山,一名都卢山,在县西南七十里。《十六国春秋》曰:赫连定据平凉,登可蓝山望统万城。”即此。
明成化十一年 (1475) 置,治所即今山西偏关县。清雍正三年 (1725) 改置偏关县。
指今广东吴川市西之鉴江。《寰宇记》卷167吴川县:“吴川在县西。水中有三川石。”县以此名。《方舆纪要》卷104吴川县:吴川水在“县西一里。鉴江及陵、罗诸水自化州合流,至县北二十里复纳浮山水,流经城西,
隋大业初改昭丘县置,属南郡。治所在今湖北当阳市东。寻废。
又名清水。即今四川双流县北十里之江安河。《元和志》卷31广都县:“牛饮水在县西三里。”《寰宇记》卷72双流县:“清水在县北十里,改名牛饮水。李膺《益州记》云:牛饮水之末流也,水名客舍,昔程郑家于此,
即今新疆若羌县东南阿牙克库木湖。《隋书·地理志》: 且末郡有萨毗泽。
金贞祐二年(1214)改永平县置,治所即今河北顺平县。元属保定路,至元二年(1265)复为永平县,寻升为完州。明洪武二年(1369)改为完县。金贞祐二年(1214年)升永平县置,治今河北省顺平县。辖境
明初置,在今广东大埔县西南。嘉靖四十一年(1562)置巡司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