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响洞
在今四川乐山市城内。《舆地纪胜》卷146嘉定府:方响洞“在丁东院。洞腹有水,下注洞中,泠然如环佩声。山谷改为方响洞”。南宋范成大《吴船录》卷上:“至广福院,中有水洞,静听洞中,时有金玉声,琅然清越,不知水滴何许作此声也。旧名东丁水,寺亦因名东丁院,山谷更名方响洞。”
在今四川乐山市城内。《舆地纪胜》卷146嘉定府:方响洞“在丁东院。洞腹有水,下注洞中,泠然如环佩声。山谷改为方响洞”。南宋范成大《吴船录》卷上:“至广福院,中有水洞,静听洞中,时有金玉声,琅然清越,不知水滴何许作此声也。旧名东丁水,寺亦因名东丁院,山谷更名方响洞。”
秦置,属会稽郡。治所在今江苏宜兴市南五里荆溪南。汉高帝五年(前202)封功臣灵常为侯邑。东汉属吴郡。三国吴属义兴郡,移治今宜兴市。西晋永兴元年(304)为义兴郡治。隋开皇九年(589)改为义兴县。唐武
明洪武十八年 (1385) 置,属维摩州。在今云南广南县西南旧莫。隆庆三年 (1569) 废。
在今福建光泽县西,与江西交界。《方舆纪要》卷98光泽县:杉岭在“县西北九十里,为福建、江西交界处。石山雄绝,蹊径仅容单车。置关其上,曰杉关”。又称大杉岭。在福建省西北部和江西省边境。属武夷山。东北—西
即孝长支线。为平汉铁路(今京汉路)支线。从湖北孝感至长江埠。
在今江西高安县西。《舆地纪胜》卷27瑞州:凤岭山,“《方舆记》云,在上高县西七(十)里。唐靖州应刺史率邑人归附,百姓康宁,数年之中凤凰见山”。《清一统志·瑞州府》:凤岭山“在高安县西七十里。岭势峻拔,
在今黑龙江省五常市东。清光绪《吉林通志》卷16五常厅:东“三十五里,六道冈屯”。
在今贵州毕节市北。《清一统志·大定府》:汪家堡“在毕节县北十二里”。
唐西域国名。都城在朅湿伐罗(今巴基斯坦卡拉奇)。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卷11:阿点婆翅罗国“周五千余里”。
①汉以前大河 (河水) 的别称。《战国策·燕策》: 苏代说燕王: “齐有清济、浊河,可以为固。” 《史记·高祖本纪》: 齐 “西有浊河之限”。皆指黄河。②在今江苏铜山县西北。《清 一统志·徐州府一》:
即今浙江余杭市西四十八里良渚镇。太湖流域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址,1936年首先发现于此,即名良渚文化。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中部。面积46.3平方千米。人口3.8万。镇人民政府驻良渚,人口 3000。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