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木叶山

木叶山

①在今内蒙古奈曼旗东北老哈河与西喇木伦河汇合处。本契丹族先祖所居。《辽史·地理志》 “永州”条载契丹先世传说云:“相传有神人乘白马, 自马盂山浮土河而东,有天女驾青牛车由平地松林泛潢河而下,至木叶山,二水合流,相遇为配偶,生八子。其后族属渐盛,分为八部。”同书《营卫志》:“今永州木叶山有契丹始祖庙,奇首可汗、可敦并八子像在焉。”一说古潢河、土河合流点在今合流点之北,故木叶山应在今阿鲁科尔沁旗东南角或开鲁县西南麦新镇境。

②亦名祖山。即今内蒙古巴林左旗西南石房子村西南阿保机陵山。《新五代史·四夷附录·契丹》:“耀屈之后更名德光。葬阿保机木叶山,谥曰大圣皇帝,后更其名曰億。”


古山名。即今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东北西拉木伦河与响水河汇合处海金山。为契丹族先世主要活动地。辽代山上建有始祖庙,每行军及春秋时,皆祭于此。


猜你喜欢

  • 丹溪县

    唐武德二年(628)置,属南州。治所在今四川綦江县东南三十里。《寰宇记》卷122南川县:废丹溪县“于丹溪水西置, 因以为名”。贞观十七年(643)废。古县名。唐武德二年(619年)置,治今重庆市綦江县

  • 北社县

    即北舍县。治所在今四川昭觉县南老城。明曹学佺《蜀中广记》卷34《边防记》建昌:“东三百里有元时北社县,国初改为碧社。”《明史·地理志》建昌卫军民指挥使司:“东有北社县,元属永宁州,洪武十五年三月因之,

  • 兴济县

    金初升范桥镇置,属沧州。治所在今河北沧县北四十里兴济镇。大定六年(1166)属清州。蒙古至元二年(1265)废入会川县,后复置,仍属清州。明洪武初废。十三年(1380)复置,属河间府。清顺治六年(16

  • 博浪县

    1947年1月由阳武、原武二县合并设置,治阳武 (今河南原阳县)。旋裁撤,复置阳武、原武二县。旧县名。1947年由阳武、原武两县合并设立,治阳武(今河南原阳县驻地城关镇)。旋裁撤,复置阳武、原武两县。

  • 伊吾设治局

    1935年析哈密县置,属新疆省。治所在阿都鲁克(今新疆伊吾县)。1944年升为伊吾县。1937年6月由哈密县析置,治阿都鲁克(即伊吾城,今新疆伊吾县伊吾镇)。1944年升县。

  • 盈隆县

    唐武德二年 (609) 置,属黔州。治所在今四川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南。贞观十年 (636)移治今县西南龙洋乡 (洋木桥)。先天元年 (712) 改为盈川县。古县名。唐武德二年(619年)析彭水县置,

  • 木井城

    东魏筑,即今山西太原市北阳曲镇。城中有井,以木为甃, 因名。隋大业末移阳直县治此。东魏孝静帝筑,即今山西省太原市北阳曲镇。因城中有井,以木为甃,故名。隋炀帝时移阳直县于此。

  • 邛部长官司

    明永乐元年(1403)改邛部州置,属越巂卫。治所在今四川越西县北新民镇古城。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改为宣抚司。五十二年(1713)改为长官司。雍正七年(1729)属越巂营。后废。明永乐元年(140

  • 王干寨

    在今安徽歙县东北王玕村。明置巡司于此。《清一统志·徽州府二》:王干寨“在歙县东百二十里昱岭,东接浙江昌化县界, 旧有巡司”。

  • 吉阳军

    北宋政和七年(1117)改朱崖军置,治所即今海南省三亚市西北崖城镇。南宋绍兴六年(1136)改为宁远县。绍兴十三年(1143)复置吉阳军。明洪武元年(1368)改名崖州。北宋政和七年(1117年)改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