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柞水县

柞水县

1914年改孝义县置,属陕西关中道。治所即今陕西柞水县。1928年直属陕西省。


在陕西省南部。面积 2322 平方千米。人口15.5万。辖10镇、6乡。县人民政府驻乾佑镇。武周万岁通天元年(696年)析丰阳县地于今柞水县置安业县;乾元元年(758年)更名乾元县;永泰元年(765年)县治被羌族烧毁,迁治于城西;长庆二年(822年)迁回旧址;光启二年(886年)又迁治城西北玉谷;龙纪元年(889年)复迁回旧城。五代汉乾祐二年(949年)又改名乾祐县,属京兆府。金初降县为镇,辖地入咸宁县。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设乾祐巡检司,至元二十九年复设乾祐县,三十一年废县。明洪武八年(1375年)又设乾祐巡检司,后废;景泰三年(1452年)分咸宁县南部地于野猪坪置镇安县,治今夜珠坪,以城南有镇安河,故名;天顺七年(1463年)治迁谢家湾(即今镇安县永乐镇)。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分咸宁、蓝田、镇安三县地,于今药王乡大山岔设孝义厅,属西安府;嘉庆七年(1802年)治迁今址。1913年撤厅设孝义县。次年改名柞水县,属关中道。以城西柞水河得名。1950年属商雒专区。1958年撤销县制并入镇安县,1961年复设,1964年属商洛专区。1969年属商洛地区,2001年属商洛市。地处秦岭山地区。山地约占总面积的97%。金钱、金井、马耳峡诸河汇入社川河东南流;乾佑河南流经镇安县分别注入汉水。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森林覆盖率71%。农产以小麦、玉米、豆类、薯类为主,并产核桃、板栗、油桐、柿树、柞树等及五味子、连翘、猪苓、黄芪、金银花等药材。野生动物有羚牛、盘羊、大熊猫、小熊猫、林麝、金猫、花面狸、大鲵、水獭等。矿产以铁、金、银、铜、钛、重晶石、石灰石为主,铁矿储藏尤富。有农机、丝织、面粉、酿造、制药、水泥、建材等厂。西康铁路、商沙公路经此。名胜有石瓮子溶洞群风景区。


猜你喜欢

  • 禾山寺

    在今江西永新县西秋山。《清一统志·吉安府二》:禾山寺“在永新县西禾山赤面峰下。旧名甘露寺。唐宋僧徒最盛,千僧釜尚存。山前龙门溪,悬流长数十丈”。

  • 巴燕县

    1928年改巴戎县置,属青海省。治所即今青海化隆回族自治县。1931年改为化隆县。旧县名。1928年由巴戎县改名,治今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县驻地巴燕镇。巴燕,蒙古语意为“富饶”。原属甘肃省,1928年改

  • 铜期镇

    北宋置,属石照县。即今四川合川市西三十里铜溪镇。

  • 隘洞

    即今广西东兰县东北隘洞乡。红水河流经其西,故称此段江流为隘洞河。

  • 高都

    ①战国周邑,后为韩邑。在今河南伊川县东北,伊河西岸。《史记·周本纪》: 苏代语东周君曰,“臣能使韩毋征甲与粟于周,又能为君得高都”。《水经·伊水注》 引 《竹书纪年》: 梁惠成王十七年 (前353),

  • 富贵冈

    即今江西东乡县西南三十五里富贵冈。清同治 《江西全省舆图》 卷2抚州府东乡县: 西南有“富贵冈”。

  • 黄花路城

    即勃海所。在今北京市怀柔县西北。《清一统志·顺天府四》: 黄花路城 “在昌平州东北一百里。旧名勃海所。明弘治中置千户所于此。万历初移置于慕田峪,四年复还旧治。本朝顺治初改设黄花路参将驻守,后改都司,今

  • 游鱼铺

    明置。即今贵州铜仁市西南鱿鱼铺乡。

  • 楚国

    ①秦亡后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都彭城 (今江苏徐州市)。辖境相当今江苏、浙江全境,河南东南部,山东南部,安徽淮河以北及东南部地区。西汉高帝四年 (前203) 为刘邦所灭。②西汉高帝五年 (前202) 封

  • 经武殿

    北魏平城宫殿。在今山西大同市北。《魏书·高祖纪》 载: 太和十二年 (488) 九月,“起宣文堂、经武殿”。《资治通鉴》: 南朝齐永明十一年(北魏太和十七年,493),“魏主大会公卿于经武殿,以议南伐